說到Chanel,閣下如何看待? 說實話,對它,我真是愛恨交織。愛它自Coco Chanel起,獨樹一幟,又實用可親。許多年前仿佛自臺灣版《VOGUE》中看到某篇闊太專訪,道,我腰身長,穿不得Chanel套裝。但衣服不得,還有衣帽鞋飾好襯,一枚山茶花胸針或者雙色鞋總有收藏;而恨,則恨它每年價格漲幅,還沒等咬牙跺腳想添購,已經嗖嗖嗖又是多出幾百上千,跟搭乘了火箭一般……嘆為觀止。 對于我等百姓而言,花一個月薪水添置一個手袋(況且此品牌要比其他名牌貴上一倍),實在肉痛。 在這種不對等狀態下,好容易造成“遭人討厭”心態——小心翼翼背著名牌手袋擠地鐵;逢人便展示自己最新入貨;為了省錢不參加任何娛樂活動……一種生活品質的提升,造成另一種生活品質的下降,實在需要再三衡量。 若是極度熱愛,無可厚非;只是跟隨潮流,得不償失。
最原始狀態的花瓣們。 比想象中來的復雜,例如說,在花瓣與花瓣之間,有些整片使用,有些被剪了小口,有些則對折起來。 只為了表現花朵的不同形態,力求栩栩如生。一朵花上,看得出哪些花瓣經過日曬,即將凋零;哪些花瓣還頗有生機……由此,是價位動輒上千的理由。講得動人些,你不僅擁有了花朵,還擁有了它的生命。
關于Chanel和它所收購的7間手工作坊,一方面Chanel依靠它們巧奪天工的手藝來維系自身精美設計,一方面,面對日漸萎縮的手工業,Chanel亦鼎立相助,幫助它們一代代維系下去。這7間作坊,不僅為Chanel提供服務,也同時為其他高級品牌創作優美動人的作品。因此,也算是Chanel對于世界服飾文化的貢獻。 參觀的時候我一直在想,究竟什么是“奢侈的意義”。 對于我這樣中等收入的人群而言,要大手筆去添置奢侈品,實在超出能力范圍。 但并不妨礙我們認識美。奢侈之美最大的意義在于學習改變自己的眼光,重新去看待一樣物品——它經歷得起時間考驗,經過細致精確的工藝制作,百看不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