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大半季罕人問津的桃紅色Christian Louboutin,紅鞋底上7300元的標價趁這當兒也一瀉千里,對于它來說,之前肯定輪不上遭受三折基礎上再打八折的“羞辱”。
奢侈品向危機舉起白旗?
降價競賽愈演愈烈
“要知道,Prada在櫥窗里擺出的降價牌子簡直震驚了米蘭,不過Versace是不會這么做的。”Versace集團全球首席執行官Giancarlo Di Risio在接受采訪時臉上掠過一絲得意的笑容。他還強調,他們無意拉攏街邊的少女成為自家的客戶,“有的地方,早早就能用一半的價錢買‘東西’了,顯然,這種政策在破壞市場,高端市場應該受保護!對我來說,喜歡買打折貨的顧客和常規顧客絕對應該享受不同的待遇。”
即便春暖花開已經近在咫尺,但是對于疲軟的經濟來說,這個“寒冬”似乎并沒有流露出行將結束的征兆。單就奢侈品而言,新一輪的降價競賽粉墨登場,這樣的窘境距離上一次大蕭條時代已有半個世紀。
事實上,并不是只有“女魔頭”的Prada在孤軍奮戰。在這樣的環境下,即使再清高的賣家貌似也很難做到獨善其身。高端品牌的矜持與高傲此時紛紛被斬落馬下,為求自保,大家不得不見招拆招,這日子口兒,降價攻勢雖然顯得簡單粗暴,但恐怕也是更直接有效的舉措。根據《紐約時報》的網站報道,包括Chanel、Vercace、Christian Louboutin和Chloé在內的奢侈品公司正在美國削減商品價格,幅度從8%到10%不等。此間,因為美元對歐元的升值率曾經一度達到28%,于是奢侈品公司比預期增加了現金流動,這更助長了貨價降低。當然,他們最根本的目的還是希望此舉能夠刺激消費。據今年一月某網站最新的數據統計,這種利用降價從而為消費者設置的甜頭,確實也頗見成效。在知名的購物中心Nordstorm里,Chanel罕見的全場8折,與其彼鄰的還有很多一線大牌也都在非圣誕檔期打出了7.5折的誘惑,許多顧客在商場門口通宵達旦地排起長龍,清晨時裝屋才一開業,等候的人便一擁而上。而Naimanmarcus和Saks等商場甚至這段時間也推出前所未有的滿100送20的促銷。英國人的“甩賣”則更為徹底,一件Levi’s的T恤正常的情況下要賣到16英鎊,季末打折的時候已經淪為7英鎊,可如果有耐心堅持到最后居然只消3英鎊就能成交。倫敦《標準晚報》上惶恐地宣稱:“持續半年的商家減價促銷行為在英國近20年來都很少見,或許只有梅杰政府時代,英國人遭遇的經濟蕭條期能夠與之相比較,不過這一次的程度顯然要嚴重得多。”當然,他們也不用緊張地坐如針氈,因為,即便是在全世界奢侈品購買力最強悍的日本,也難以逃脫這樣的厄運。
昂貴奢侈品走下神壇
至于平常被當做清倉甩賣的新年檔期,被寄予更高的期望,這一點你能從無限拉長的折扣季一目了然。某間趾高氣揚的Boutique時裝屋,一雙大半季罕人問津的桃紅色Christian Louboutin,紅鞋底上7300元的標價趁這當兒也一瀉千里,對于它來說,之前肯定輪不上遭受三折基礎上再打八折的“羞辱”。而這一刻,即便它仍保持著4寸半的冷艷,系出名門的囂張勁也驟然顯得不再那么理直氣壯。不禁想到呂丘露薇前一陣子的專欄,“當幾萬元一個的皮包變成幾千塊一個,幾千塊的變成幾百塊,甚至比假冒的A 貨還要便宜,當原本高貴的商店變得像大賣場一樣,等到經濟好轉后,這些品牌要恢復在人們心目中的高貴恐怕有些困難,雖然走下奢侈品神壇或許不失為一種生存之道。”
奢侈品自降身價,等于向金融危機舉起了白旗,而往日里我們印象中那個冷漠、高傲、固執甚至距人于千里之外的品牌形象,本以為應該秉持著像關二爺一樣有戰死沙場、寧輸不降的氣概。怎料,此時一場惡仗剛剛吹響號角,“勇將”們的白旗就已經露出一角。倒吸一口涼氣的是我們這些原本對他們抱著頂禮膜拜之心的擁躉,奢侈品的價值究竟幾何?是否也該重新掂量掂量。
降價大戰 各施絕招
只降不漲——
路易·威登(LVHM)11月底宣布,調降日本市場產品零銷價,平均降幅達7%,希望刺激銷售。香奈兒(Chanel)則早在10月就宣布降價,美國大多數產品銷價調降7%到10%,Versace和Chloé等精品業者也跟進。精品業者紛紛棄守產品價格只漲不降的信條,是近年來首見。
插足低端品牌——
adidas與美國設計師Jeremy Scott合作服裝與鞋子系列;Puma和Sergio Rossi合作小型鞋子系列;Sofia Coppola將為Louis Vuitton設計手袋和鞋子;村上隆與藤原浩10月將在東京舉辦“Hi & Lo”展覽,為此他還為Levi’s設計了限量版Fenom牛仔褲。Lacoste今年也是吃了興奮劑,跟Junya Watanabe一起做Polo,又找了United Arrows一起推Cardigan。Anya Hindmarch、Sigerson Morrison甚至Stella McCarntey這些名設計師們都跑去和平民百貨Target一起做平價系列。
跨界合作讓奢侈品牌或者專為奢侈品牌設計的大牌設計師們可以名正言順地吸引眾多的低端客戶,都自起爐灶出了副牌甚至幾個副牌以占領中低端市場。因為,此時此刻,放下身價,則意味著更廣的客戶群和更高的利潤。
瞄準“潛力股”——
有意思的是,老佛爺百貨很少用法語廣播,基本上都用日語告訴前來的購物者該去哪兒辦理退稅等相關信息。相比去年,商場里和日本、中國、俄羅斯等相關的元素變得更多了。經過改造,中國顧客接待處也是裝飾一新。很顯然,商家在新的一年更愿意討好“潛力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