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室珠寶
上世紀初,在英國有個動人的“愛江山更愛美人”的故事。故事的女主角——辛普森夫人有一個碩大無比的祖母綠戒指。這個戒指正是來自為她放棄王位的前國王愛德華八世,后來的溫莎公爵。今天為你講述的是江山美人背后,那些皇室中罕為人知的傳世彩色寶石的故事。
愛德華八世時期:花環風格
進入十九世紀末期,法國珠寶匠師為世界珠寶界提供了優雅的“花環風格”,圓形的框架和裝飾在上面的花卉、葉片讓“花環風格”的首飾看起來像美麗的圖畫。這時候搭配寶石名貴珠寶使用的貴金屬不再只是銀和黃金,鉑金開始得到應用。鉑金相對于黃金和銀有著更優越的亮度和硬度,使用鉑金讓傳統珠寶的貴金屬用料更少,珠寶本身更輕,營造造型感更加精確。
愛德華八世時代,應用了琺瑯藝術的花形胸針,制造于1905年,寬泛的葉子設計明顯有來自東方的影響。
皇室珠寶
愛德華八世時代的橄欖石吊墜,制造于1905年,方形切工和淚滴切工橄欖石配以花式金絲的黃金,就和18世紀的風格沒有區別。
皇室珠寶
愛德華八世時代的橄欖石吊墜,制造于1905年,方形切工和淚滴切工橄欖石配以花式金絲的黃金,就和18世紀的風格沒有區別。
皇室珠寶
天堂鳥胸針,使用了黃金、白金、祖母綠、黃寶石等材料,制造于1950年,脫離了時代的影響,珠寶造型隨意地引用各時期的風格。
皇室珠寶
維多利亞時期風格的手鏈,使用了紅寶石、黃金及鉆石,制造于1880年,女王的審美情趣借助日不落帝國影響廣大而深遠。當時的手鐲類珠寶在彩色寶石應用上達到頂峰。
皇室珠寶
小蟲造型胸針,受維多利亞時代關注自然的風氣影響,制造于1880年,使用了珍珠和紅寶石作為修飾。
因要為帝制正名而傾向古典主義風格的拿破侖大帝下臺后,歐洲依然存在著多個帝國統治,爭相炫耀各自在國內的權力地位和財富,各國皇室貴族對尊貴首飾的需求絲毫不減。法蘭西第一帝國時盛行的濃厚古典色彩逐漸退出潮流,取而代之的是以簡潔、圓潤的線條,襯托著紅寶、綠寶、鉆石、琺瑯等珍貴彩色寶石的半寶石;此時的珠寶匠師采用了花卉、枝葉、稻麥、蝴蝶、蔓藤等設計主題,顯現關注自然的美學形態。英國皇家珠寶匠人展開了豐富的想象,自然的植物造型開始當道。這個時期剛剛廣泛應用的海藍寶石實在讓人印象深刻,復古設計的輕盈花式金絲覆蓋在大顆的橄欖石上,維多利亞時期的首飾典雅而恬靜。
其次,在以黃金為基礎的首飾上,工匠們為珠寶搪瓷的靈感開始萌生。彩色寶石和白色搪瓷相得益彰。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懷舊情緒,浪漫主義精神得到重視,這些經典的美學觀感讓當時的手鐲類珠寶在彩色寶石應用上達到頂峰。
20世紀初:先藝術后裝飾主義
從20世紀初開始,LouisCartier把來自埃及、波斯、遠東和俄羅斯芭蕾(theBalletsrusses)的一些設計靈感和風格融入到傳統的更富幾何圖案和抽象性的設計中。1906年,他們開始把擁有濃郁色彩的一些嶄新材料,如縞瑪瑙、珊瑚等運用到設計中,并形成了一種強烈的新藝術風格。這種風格在1925年巴黎舉辦的國際現代裝飾及工藝藝術展覽之后,被譽為“裝飾藝術”(ArtDeco)。
皇室珠寶
玉髓和琺瑯胸針,制造于1890年,科學神秘主義時期,亞、非、拉美洲文化為獵奇的歐洲人所歡迎。
皇室珠寶
集合自然造型和裝飾藝術造型大成的華美手鐲,使用了昂貴的祖母綠和藍寶石材料,制造于1925年。
皇室珠寶
藝術風格手鐲,制作于1880年,菱形切工紅寶石和鉆石組合出類似裝飾主義和維多利亞風格混合的美感,在它的時代,它無疑是超前的。
皇室珠寶
使用紫水晶、黃金和鉆石的吊墜,制作于1910年,精密機械業的高度發展讓它在方寸間飾以完整的鐘表。
皇室珠寶
海藍寶石為主石,鉆石為點綴的短項鏈,制造于1950年,至此極簡主義的美學已經完全壓倒奢華的裝飾風格。
說到影響力,讓名貴珠寶成為舊貴族、新資本基層財富與品位的象征,并成為現代設計藝術載體這樣的重要改變,威廉·莫里斯在1887年做到了。在高級珠寶首飾工匠聚集的勒內拉利克,珠寶商們追捧法國藝術風格的群體有了類似的傾向,他們從大自然里尋求新的靈感。而不是古典風格追求的歷史感。這時候的珠寶強調藝術化的設計,而非昂貴的材料。新的材料也被介紹到歐洲,比如來自非洲的動物角。新鮮,獵奇,威廉·莫里斯和勒內拉利克的匠人們滿足了歐洲新富足人群的心理需求。
從裝飾主義風格珠寶首飾出現在1925年巴黎的展覽開始,裝飾藝術本身體現在珠寶中的只有設計手法;歐洲傳統的古典主義風格框架仍有體現,這時候的珠寶依然保留了強烈的幾何特征輪廓,但使用珍貴的彩色寶石成為同時期奢侈級珠寶的強項,與黑瑪瑙,翡翠,琥珀,瑪瑙等非寶石一道,組合出前所未有的多彩珠寶來。小顆粒的鉆石被切割成各種形狀,以適應新的珠寶設計需要。新的珠寶造型多是抽象化的,雖然靈感上承自19世紀末的藝術風格。與此同時,因為歐洲與中國和埃及進一步接觸,讓非歐洲文化進入主流珠寶設計視野,少量的異國情調得到引用。
1929年美國經濟蕭條之后,整個西方世界——新舊大陸股市也同時大跌。這意味著珠寶商們為了適應不景氣,只能開始選擇便宜的彩色寶石,比如海藍寶石,來應對吝嗇的買主,雖然白色鉆石制作的珠寶首飾數量依然很多,但在整個珠寶行業中的比重卻下降了很多。
20世紀40年代后:歸于低潮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后,裝飾藝術風格在珠寶中的普及進一步凸現。同時期的時裝界引入了背帶扣,注重廓形營造,常常可以看到好萊塢女神們身穿寬闊的肩部設計和收緊的腰部,長度也有了明顯收短的裙子。受戰爭影響的歐洲人已經無暇添置珠寶,美國人的新需求帶動了審美的變化,同時代的彩色珠寶傾向于大而明快的現代主義設計。同時由于戰爭中盟國和軸心國收藏起黃金作為金融戰略物資,1935年以后,鉑金也得到更重要的地位。
皇室珠寶
使用了海藍寶石和鉆石的簡潔設計,制造于1940年,展示了裝飾主義風格與解構主義過渡時期的獨特美感。
皇室珠寶
海藍寶石指環,制造于1965年,合金技術進一步發展,長方形切工碎鉆串聯成線形,與雙色金堆砌出仿古典主義的意味。
皇室珠寶
海藍寶石戒指,制造于1910年,寶石托兩側精致的鉑金結構典雅而具有藝術氣息,正是藝術風格的體現。
皇室珠寶
Cartier制造于1947年的鳳頭鸚鵡造型胸針,藍色綠松石和藍寶石搭配以黃金碎鉆,是典型的組合方式。
皇室珠寶
典型的裝飾藝術作品,制作于1930年,突出大顆藍寶石本身的美感,佐以鉆石的精美戒指。
Cartier制作于1930年的作品,其中大量使用了圓型切工和長方型形切工的茶色水晶,20年代以后得到應用的黃金合金讓鑲嵌更牢固,固定用金爪很少,寶石排列更密集。
1950以后典雅風格和波普藝術開始影響世界,經歷了黯淡的二戰十年,時裝設計在50年代開始復蘇,出現了令人耳目一新的newlook(新面貌),長A字裙、緊身上衣,典雅精致,時裝大師迪奧(Dior)以優柔典雅的風格而被稱為“溫柔的獨裁者”。在服裝設計中表現為大量采用發亮發光、色彩鮮艷的人造皮革、涂層織物以及金屬和塑料制品等。成功的“新面貌”導師迪奧并沒有完全排除珠寶繼承戰前和戰時的風格,強調應因寶石的大小而設計。
然而,貴族時代的結束即使是美學大師也無法阻擋,繁榮的20世紀50年代最大的趨勢就是整個世界珠寶首飾返回白金鉆石,彩色寶石珠寶陷入長期的相對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