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寶精品導購互動平臺 投稿
赤峰學院院長、紅山文化國際研究中心主任席永杰介紹說,為保證本次實驗的規范性和科學性,學院紅山文化國際研究中心還邀請了赤峰地勘院原總工程師王子祥參加。王子祥對用于實驗的麻繩、細砂、玉石等器材進行了專業鑒定。
據王子祥介紹,用于本次實驗的玉石是岫巖玉中的透閃石,屬于軟玉,硬度為摩氏6.3。玉石條的長度為23.5厘米,寬3.5厘米,厚2厘米,重量為527克。古人制玉的材料大部分是岫巖透閃石玉,實驗加工岫巖透閃石,具有可比性。砂繩切割玉器實驗開始后,一個人拉動麻繩,兩個人往繩上加水砂,30分鐘時,被加工的玉石材料上內深為3毫米,外深7毫米;45分鐘時,玉石內深8毫米,外深14毫米。當進行到60分鐘時,經測量,內深20.4毫米,外深25.6毫米。口寬,三次均為3毫米。
通過一個小時的實驗,證明古人的確是使用砂繩加工制作玉石的。實驗顯示,用麻繩、水砂加工玉石,切口會出現波浪紋,而現代人用電鋸加工玉石是不會出現波浪形紋理的,這也是鑒別古玉器與現代人做假玉器的很重要的一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