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寶精品導(dǎo)購互動平臺 投稿
中國古代,琉璃器是一種貴重的物品,和杏黃色、龍紋一樣,同屬王族專用,琉璃的制造工藝也為王室工匠所掌控。
《藥師琉璃光本愿經(jīng)》曰:“愿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nèi)外明澈,凈無瑕穢。”
從文獻記載和出土實物的狀況都看得出,在當(dāng)時的貴族階層中,有一兩件琉璃器并不難,難的是場面上清一色的全部使用琉璃器。異國玻璃產(chǎn)品經(jīng)過遙遠漫長的貿(mào)易路線到達中國,價格會變得十分昂貴。
戰(zhàn)國琉璃珠
貴族獨有
在魏晉士大夫中,王濟(武子)的奢侈就與琉璃有關(guān)。有一次,晉武帝司馬炎臨幸王濟家,結(jié)果晉武帝一頓飯沒吃完就走人了。“武子供饌,并用琉璃器”,這被收錄在《世說新語》的“奢汰篇”里,作為揮霍無度的一例突出表現(xiàn)。此事也見于《晉書》“王濟傳”,說是“供饌甚豐,悉貯琉璃器中”。
無獨有偶,時代更晚的《洛陽伽藍記》中,“開善寺”一節(jié)談到河間王元琛的奢侈:“琛常會宗室,陳諸寶器。……自余酒器,有水晶缽、瑪瑙、琉璃碗、赤玉卮數(shù)十枚。作工奇妙,中土所無,皆從西域而來。”不僅說琉璃碗與水晶、瑪瑙器皿一樣屬于“寶器”,而且還特別指明,是“作工奇妙,中土所無,皆從西域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