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年里,省工藝美術行業協會舉辦了國內外的名人名作展覽十多個,還組織省級大師考察,舉辦省級大師專家 培訓班,通過一系列活動調動了工美人的積極性;2006年我省參展“西博會”的展位只有10個,今年的“西博會” 增加到30個,展位的數量進入全國前十位
□ 與兩年前第一屆“紅山杯”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相比,此次參展的作品無論從題材上還是工藝上都讓人驚嘆不 已,文化內涵更加厚重,形成了“渾厚、圓潤、儒雅、靈秀、精巧”的基本特征
8月5日,在省第二屆“紅山杯”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上,玉雕《屈子吟》打動了現場觀眾。屈原迎風扶劍而立,長發飄起,表現了屈原的愛國精神。這件作品改變了人們以往對玉雕作品多是“蘿卜白菜”的看法,感受到了玉雕作品文化積淀的厚重。
博覽會上,共展出29個品類的工藝美術精品,基本覆蓋了我省14個市工藝美術行業的全部種類。經過初選和復選,150余人的500余件作品脫穎而出,代表了目前我省工藝美術行業的最高藝術水平。與兩年前第一屆“紅山杯”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相比,無論從題材上還是工藝上都讓人驚嘆不已,形成了“渾厚、圓潤、儒雅、靈秀、精巧”的基本特征,體現出遼寧工藝美術人參與市場、感悟生活,走向世界、創造精品的信心。
據介紹,2006年5月,在第一屆“紅山杯”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上,大家來參展,把作品拿出來讓市場品頭論足,讓專家點評后,打開眼界,找到了差距,看到了發展的方向。
2006年10月,在杭州舉行的第八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即“西博會”,更打開了我省工美人的眼界,他們更加努力地去創作自己的作品。他們不但走出去,還請進來,兩年間,省工藝美術行業協會舉辦了國內外名人名作展覽十多個,如北京的 “宮廷象牙展”、“壽山石精品展”、“中國寶石精品展”,省經委和省工藝美術行業協會還組織省級大師走出去考察,舉辦省級大師專家培訓班,通過一系列活動調動了工美人的積極性,從而積極拓展市場。2006年我省參展“西博會”的展位只有10個,今年的“西博會”增加到30個,展位的數量進入全國前十位。
《出塞》
這次展覽也有“蘿卜白菜”之類傳統題材的作品,如王全璐的玉雕《鳴秋》,但不是整棵白菜,僅僅是一個白菜幫。這個白菜幫卻比整棵白菜更有價值。白菜幫上有兩個活靈活現的小蟈蟈、一只螞蚱。白菜幫上還落著一個紅辣椒,辣椒上面又落著一只小瓢蟲。作者運用工筆畫中寫實的手法,用玉石還原生活中的細節。白菜是玉雕的傳統題材,但表現手法創新,用一個白菜幫去表現一棵白菜,令人眼前一亮。47歲的王全璐從事瑪瑙雕35年,現在阜新尚玉瑪瑙廠從事設計工作。他曾從事國畫創作,后來,他把自己的才能用在玉雕上。他說,他雕刻的作品都是傳統題材,但特別注重表現手法的創新。
此次博覽會上的 《天女散花》、《江山》、《劈山救母》、《夜泊寒山》、《秋江晚歸》等玉雕都讓人感受到精湛技藝和藝術想象力。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張玉珍的作品更讓人大飽眼福。她的《一順百合》,采用岫巖上乘老玉材質原料,運用多種雕刻手法,使作品玲瓏剔透,小中見大,造型優美,遠看似遠航的船,近看似海底世界,蝦草荷蓮,形神具備,靜中似動,耐人尋味。她的另一個作品《書香門第》,則巧妙運用岫巖老玉的多彩多姿、花鳥蜂蟲的自然景物襯托書。以書香門第命名,境界深遠。
而阜新陶巍的作品《出塞》則取材于唐代大詩人王昌齡的七言絕句詩“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詩意悠遠,為瑪瑙工藝品的設計提供了清晰的意境。他選用上等天然瑪瑙,妙用石料中俏色雕琢出空中孤月,月下將士手持長劍于高頭大馬之上,鎮守邊關。觀之,一種愛國之情油然而生。
常言道:玉不琢,不成器。沒有藝術創造,就不能留下永恒的魅力。采訪中,《屈子吟》的作者劉寶瑋說,《屈子吟》的原材料是岫巖老玉,在常人眼中是一塊廢料,但在劉寶瑋眼里卻是一塊寶玉,他賦予它生命、賦予它精神,使之成為上等的作品。《屈子吟》中人物頭發是糖色的,衣服是灰白色帶褐色的斑點,很像古代人穿的衣服,反映了人物的性格和時代特征。這個作品既吮吸了中國雕刻文化的乳汁,又汲取了繪畫藝術的營養。
據有關人士介紹,我省工藝美術行業正處在蓬勃發展階段,機遇和挑戰并存。在遼寧這塊文化積淀深厚的土地上,做大做強工藝美術產業,要加強工藝美術人才的引進和培養,發展壯大一批能生產精品、具有競爭力的企業,要重視資源的利用和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