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寶精品導購互動平臺 投稿
消費者看法都應存在,但商家不應誤導
作為翡翠產品的直接受眾,消費者對此也有自己的觀點。在記者的隨機采訪中,大部分消費者都認為,翡翠A、B、C貨都應該存在,但商家要客觀真實地介紹、銷售,給消費者充分選擇的空間。
“我不太懂什么是A貨,什么是B、C貨,但是我覺得一般人購買翡翠都是自己佩戴,價格如果太高,反而會失去市場。”市民張先生表示。
“市場是開放的,不同檔次的產品可以滿足不同的消費需求。如果只是簡單地自己平時戴著玩,我就會花幾十、幾百塊錢買件B貨或者C貨。”正在柳巷一飾品店里選購飾品的市民小于告訴記者,她和好多朋友買飾品時,主要是看樣式是否好看,并不在乎它是天然的還是化學加工過的。
珠寶專家需要規范,但不能絕對
省質監局首飾質檢站是我省珠寶首飾產品的權威鑒定部門,副站長史偉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北京翡翠市場的做法有些太絕對,“B、C貨退出市場還為時過早。”據史站長介紹,翡翠消費者各種層面的都有,有高端消費者,有低端消費者,高端的可以選擇A貨,低端的可以選擇B貨、C貨。
據省寶協秘書長梁宜民介紹,自然界產出的色艷種好的翡翠畢竟是鳳毛麟角,而且價格不菲,色次、種粗、水頭差的占了絕大部分。化學處理后的翡翠雖然耐久性和收藏價值都無法和天然翡翠相提并論,但外觀得到改善,變得漂亮,使一些低檔翡翠原料得以利用,能滿足一部分消費者的需求。梁秘書長表示,所謂的假翡翠并不是假在貨物本身的品質上,而是假在商家的吆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