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寶精品導購互動平臺 投稿
花多少錢買套西裝就算出格之舉?
這個問題曾在斯沃斯莫爾學院(Swarthmore College)心理學教授巴里-施瓦茨(Barry Schwarz)的腦海中盤旋,當時的他正在費城Boyds男裝店里看著貨架上一件件標價3,000美元的Brioni套裝;他后來回憶說,這樣的價格真是高得離譜。
我們都曾有過這樣的經歷:我們在櫥窗或海報的誘惑下乘興走進店來,卻在天文數字般的價簽面前驚訝得目瞪口呆。似乎這種事現在正越來越頻繁地上演,因為許多奢侈品品牌都本著“沒有最貴,只有更貴”的原則把旗下高端產品的定價標得一款更比一款高。所以四下望去,看到14,000美元的拉爾夫.勞倫(Ralph Lauren)手袋、899美元的Bugaboo嬰兒手推車和6,900美元的Beefeater燒烤架這樣的“天價”商品也就不足為奇了,那些價格稍遜它們一籌的就統統變成了所謂的“可承受奢華”,而且這一陣營還在不斷擴大。
有些人會在看到這種幾近瘋狂的價簽時倉皇逃遁,不過我們當中也有許多人會在心里突然完成了一次從感情到數學上的“升華”,也就是說,在這種刺激下我們心中合理價格的上限會隨之上浮。我們此時就會選擇退而求其次,姑且算是給不愿傾盡全力將寶挖到手的自己頒發一份安慰獎。就比如施瓦茨這位平日里的牛仔服愛好者,他那天還是拎著一套“僅售”800美元的西服走出了Boyds的店門。
雖然施瓦茨從未在買衣服上花費如此之巨,但他卻說,在那種商店待久些,連800美元都感覺像筆小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