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紅網長沙報道,“中國的珠寶首飾市場零售額逾4700億元,但過剩危機客觀存在。”在2014年第二屆(長沙)國際礦物寶石博覽會上,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副會長史洪岳做出上述表示。
他認為,我國珠寶產業的發展經過改革開放以來,取得了非常巨大的轉變,不僅從無到有,而且從量的變化到質的變化,都有明顯的特征。
“目前,全世界都在看中國,看中國的經濟,同樣全世界的珠寶企業也在關注、支持并占領我們大陸的珠寶市場。應該說,我們中國目前不僅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生產、加工基地,更是最重要的消費國家。”他說。
珠寶首飾市場零售額逾4700億元,但過剩危機客觀存在
權威資料顯示,目前為止,國內珠寶首飾市場的零售額要超過4700億元,包括了貴金屬首飾、財寶、鉆石、玉石以及有機寶石,而黃金占了75%以上的份額,鉆石從“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的口號提出,形成了一個300億元的市場,玉石作為民族最傳統、底蘊最深厚的玉石文化,目前市場較前些年有所萎縮,但是仍然擁有200-300億元/年的銷售額。
“但是,我們必須承認,(珠寶首飾市場)在快速地發展過程中,目前正處在一個過剩危機的現實階段。”史洪岳說,“(珠寶首飾市場)最近兩年的消費增長每年都在兩位數以上,遠遠高于GDP的增長。珠寶市場特別是供應鏈上的產品的發展速度,更遠遠高于消費的增長速度。”
“沒有文化的珠寶是冰冷的石頭”
史洪岳指出,在很多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一大批珠寶產業城、文化園近些年來如雨后春筍,很多珠寶產業園招商并不是很好,珠寶城人氣并不是很旺,這也說明珠寶專業市場過剩危機客觀存在。
“在這樣的現實下,我們需要兩岸三地、世界各國的珠寶企業,也包括國內的珠寶企業家,要共同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史洪岳認為,“我們的價格先導要變成文化先導,因為,它不僅是價值的體現,更重要的是文化內涵,沒有文化的珠寶是冰冷的石頭、堅硬的金屬。”
在第二屆礦博會期間,諸多業內人士也在和記者聊天時發出擔憂,十八大以來,反腐力度越來越大,這或許會影響到珠寶產業的發展。但這在史洪岳看來,“我們反對奢華,并不反對美麗,珠寶是美麗的,我們有擁有美麗的權利”。
他依然對珠寶市場很看好,“現在,珠寶市場正進入一個多元化的階段,品種的多元化,13億人口、960萬平方公里地域上的一個多元化,還有我們購買理由的多元化,不僅是一些紀念性的產品,包括一些投資,甚至一些隨意性的購買,都會帶動我們的市場。”他說。
所以,珠寶的美麗,企業家在發現美麗的同時,在加工設計創造美麗,把珠寶放在市場上銷售是在傳播美麗,讓人佩戴珠寶是在讓人們享受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