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紋瓶
提前盤點2013年中國的珠寶零售市場,雖然經歷翡翠價格的新一輪調整,但來自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的最新統計顯示,2013年的中國珠寶零售市場銷售總額將超過4200億元,比上年還有小幅增長。
繁榮的背后,很多人發現,商業化、規模化在帶來文化影響力和經濟效益的同時,也使得玉雕作品的題材、構圖、風格等方面開始出現“千人一面”的雷同現象。甚至有行家認為,一旦玉雕藝術無法為材料帶來附加值,反倒損壞原材料的價值,收藏者可能轉向收藏原石而放棄雕工。
中國的玉雕工藝是在退步還是精進?近日,首屆“云峰杯”玉雕大賽在花都開獎,由于參與者眾多,被視為代表國內玉雕行業新生力量的最高水平。羊城晚報《名家話收藏》對話大賽的其中兩位評委江春源、何明躍,他們認為,當代的玉雕工藝水平達到了一個歷史的高峰,但現實的尷尬是,好的原材料都被用作首飾,原本最能體現玉雕工藝的擺件,卻面臨著沒有好料雕刻的尷尬局面。但首飾的用料再好也只能是一件裝飾品,好料好工的擺件,毋庸置疑是一件藝術品,收藏價值肯定更高。
A玉雕的時代到來了
漁家樂
趙利平:中國當代的玉雕工藝,從大的流派來說,可分為南北兩派。而目前知名度最高的玉雕作品,一件是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翠玉白菜”,另一件是現存故宮博物院珍寶館的《大禹治水圖》玉山,都是“揚州工”做的。在信息社會大融合的趨勢下,如今各地玉雕的地方特色是否還區分明顯?
江春源:揚州本地并不產玉,但古代揚州因交通便利,生活富庶,為玉雕的形成與發展創造了便利條件。揚州人都很愛惜玉,自古就出了很多玉匠,到清朝的時候,宮廷造辦處的許多玉匠就是來自揚州。最著名的揚州玉雕肯定就是《大禹治水圖》了,重1萬多斤、高2.24米,被稱為“玉器之王”,是由乾隆宮廷造辦處設計、揚州玉匠前后雕琢6年,耗費白銀一萬五千余兩才完成的。
何明躍:中國目前形成了幾個玉器中心:北京、廣東、云南和河南南陽。北京的玉雕偏向皇家的審美風格,從業的人不是很多,但玉雕多精品,做大活不錯;廣東的玉器市場近幾年發展速度驚人,品種也很多,以翡翠為主;河南南陽的玉器市場也很不錯,以和田玉為主。
趙利平:近幾年翡翠、和田玉等玉石的價格漲得非常厲害,這是否會影響玉雕行業的發展?
江春源:很多原料說資源枯竭,其實都只是商家的炒作,借國家保護資源來炒作,其實都還是夠用的。
何明躍:我國的玉石資源比較豐富,可供玉雕使用的玉石品種很多,常見的大概有20多種,包括新疆的白玉、青玉、碧玉,遼寧的岫玉、瑪瑙、黃玉,江蘇的水晶,湖北的綠苗、松耳石等等。
今年中國珠寶零售市場銷售總額將超過4200億元,按照這樣一個消費速度,玉石原料肯定會越來越少,特別是像翡翠、和田玉這樣的高檔玉料,資源越來越少,價格肯定是會跟著漲。但新的玉石品種應該也會越來越多,很多人買不起翡翠、和田玉,自然就會轉而追求其他的玉石。
江春源:但原料的確是玉雕的關鍵,怎么利用好石材,是我們第一個要考慮的問題。如果玉料不好,在設計過程中就要費腦筋了,要盡量壓住玉料不好的地方,而把相對較好的地方給凸顯出來。作為一個設計師,我看重的不是玉料的好、丑,而是能否把玉料充分利用,能否將玉料的潛能給挖掘出來,至于玉料本身的價格并不是我所考慮的。
何明躍:從市場的角度來講,我認為玉雕的時代到來了。
曲徑通幽
首先,我們有一大批玉雕從業人員,全國有很多玉器加工中心,這幾年發展最為迅猛的是廣東的揭陽、平洲、四會、廣州,另外云南、揚州、蘇州、上海、河南南陽也形成了成熟的玉器加工中心。我們還有一批成熟的玉雕大師,他們的團隊引領著玉雕工藝向前發展。有些人的徒弟,才30多歲就成為大師了。這些年輕人在傳統玉雕的傳承基礎上,融入了一些新的思想,有了一些創新。另外,行業協會的一些評比活動,也能挖掘出一些玉雕人才。最重要的是,現在的玉雕工藝水平已經很高,而且玉器的加工速度也提升了,以前純手工,速度慢、損耗高。現在很多工藝能夠借助機械手段,切石更準確,拋光也更快。
趙利平: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玉雕會不會出現千人一面的情況?
江春源:機器雕不是電腦雕,還是靠手工的,只不過減輕了體力勞動的強度。手鐲現在基本上就都是電腦雕,而擺件肯定還是手工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