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風靡一時的TVB劇《宮心計》,讓不少愛美女士對劇中演員的精美發飾大流口水。古代女子佩戴的發飾到底是什么樣的?近日,在TESIRO通靈萬達店展出的明清翡翠珍品中就有幾件發飾。TESIRO通靈工作人員說,這可是“翡翠王”馬崇仁的私人珍藏。
如果認為古代的發飾都像劇中那樣精美絕倫、色彩艷麗,那可能就要失望了。記者在TESIRO通靈萬達店中看到,幾件翡翠發簪靜靜地躺在展柜中。從外表上來說,它們并不花哨,甚至有些古樸、簡單。“電視劇為了視覺效果,肯定會有一些夸張的色彩和造型。但當時的現實生活中女子佩戴的頭飾重在材質的珍貴、雕工的精湛,而不是色彩的花哨。”據馬崇仁介紹,在古代,簪、釵、步搖之類的頭飾,是陪伴女子一生的飾物,也是陪嫁中不可缺少的物件,不可不求精善。當時貴族婦女大多選黃金、翡翠、玉等貴重材質,從簪子的選材上也能看出女子的身份與家庭條件來。
在此次展出的幾件簪子中,馬崇仁介紹說,也是大有講究的,如其中一枚由完整翠料打磨而成的,叫做“躉簪”,在清朝,用一整塊翡翠制作而成,且連為一體的簪最為珍貴,一般只有貴婦或大家族的女子才會擁有。另一枚兩頭翡翠,中間由黃金連接的,名為接簪。馬崇仁解釋說,因為要找到一塊上乘翠料打造簪子并非易事,因此不少小戶人家會用兩塊翠料拼接成簪。插在發髻中,剛好掩蓋住了金屬部分,從外表上看仍像是一體的。
有趣的是,記者看到了一些現代鑲嵌類翡翠,與明清翡翠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工藝上也“花哨”多了。工作人員介紹說,上個世紀中國的翡翠飾品仍沿用數百年的傳統工藝,與時尚嚴重脫節,這也導致年輕一代對翡翠飾品“興趣一般”。不過近幾年隨著翡翠用料被越來越多的國內外珠寶設計師重視,東西方文化的融合在翡翠設計中日益明顯,如,與鉆石的搭配,就成為了近年來的潮流,讓翡翠飾品煥發了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