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晚,我獲悉吳冠中老師于2010年6月25日23:52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這一天我記憶非常深刻,剛好前一周我以大師的布面油畫《中國城》構圖的珠寶設計作品“水墨江南”發布,所以大師的忽然離去,讓我感到隱隱悲痛。
我與大師素未謀面,一直是只聞其作,未見其人;本想假設機緣得見大師的本色尊容,不曾想這卻成了我終生的憾事。大師的仙逝,是中國美術界,文化界的一大遺憾。雖然我跟吳冠中老師無直接交流的機會,但我平時對他言論、作品十分的關注。我覺得他真的是一位一直在尋找中國藝術特色、中國文化方向的藝術家,也是一位剛正不阿的文化領袖。
作為20世紀中國水墨藝術的探索者和思考者,吳冠中先生一生沒有停止過積極果敢的實踐與戰斗性的反思,這樣的藝術家在近現代以來的中國藝壇尤為珍貴。他融創中西的筆墨樣式和圖式語言,他關于形式感與中國畫前途命運的數次討論,都提示了一種傳統藝術形態擺脫自身重負與引發更多新創的可能。即便這種探索也許只是提出了問題而未能全部解決,但其藝膽與藝格都值得后來人追念與回味。
早在我就讀藝術學院時期,吳冠中老師的中國美學理念和中西合璧繪畫風格就深深讓我折服,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后從事設計工作,由于工作關系漸漸和繪畫藝術有些疏遠,更多接觸的是西方現代極簡主義的設計理念和當代藝術形式。
2009年偶得機緣在上海美術館看到吳冠中老師的捐贈畫展。
“我負丹青——吳冠中捐贈作品展”
“藝術是野生的,藝術家的要害在個性,拒絕桊養,自生自滅,餓死首陽而不失風骨。”
第一次看到大師的大幅布面原作,讓人嘆為觀止,其中一幅《中國城》油墨味道依稀可辨,黑白基調,點彩渲染,每一個墨點,每一抹筆觸,都是中國文化的濃縮,活脫一幅江南印象。回來后,我一直在思考;我們一直在找尋中國當代設計的新創和可能,而吳冠中老師一直以來對藝術的堅持就在于此。這個瘦弱的小老頭筆尖的能量足以讓地球顫動。這一思維方式剛好符合TTF原創珠寶一貫堅持的國家美學設計理念。于是我便開始整理大師的繪畫作品,決心用珠寶的形式再現大師的國學精神,以期用中式的神似美學來探尋珠寶設計的新可能,此案我一直堅持到09歲末,2010年完成以吳冠中的《中國城》為題材的“水墨江南”設計稿,不敢自恃沿襲大師精神之毫厘,故以支持中國當代設計微薄一力之名自詡。該作品于6月在www.moralemall.cn上公開發布。
誰曾想,不久噩耗傳來,吳冠中先生辭世,這一消息讓中國美術界,文化界,設計界人士萬分悲痛;我們為中國藝術界曾有這么一位德高望重的藝術大師而自豪,也為痛失一位真漢子而嘆息。
今天我斗膽以珠寶之名,借此拙作,用以憑吊吳冠中先生,愿他一路走好!
許二建
2010年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