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特兒在香港蘇富比2010年春季拍賣上,戴著成交價破紀錄的“清雍正御制東珠朝珠”及手捧“清乾隆帝御寶題詩‘太上皇帝’白玉圓璽”。
據香港明報報道,蘇富比一連6天舉行“中國瓷器及工藝品春季拍賣”,拍賣會于8日結束,總成交額近20億,為歷年最高。其中一串清18世紀御制東珠朝珠掀起激烈競投,10分鐘內經過61口叫價,最終由一名電話投標者以6000萬元投得,連買家傭金成交價高達6786萬港元,刷新御制珠寶世界紀錄。
蘇富比未有透露買家身分,但稱高價成交反映中國御制工藝品受全球買家追捧,“事實上,我們的擔憂不是能否找到買家,而是在珍品買少見少的情況下,如何滿足龐大的需求。”
皇帝權力象征 料雍正所有
拍賣最后一日于昨早10時多開始,單日拍賣珍品數目超過330件。香港蘇富比原先估計總成交額逾13億港元,最后高達19.98億港元,創下歷年來最高總成交紀錄。其中清朝珠原本估價800萬至1200萬元,結果成交價是原先估價約5倍。
蘇富比中國藝術部國際主管仇國仕表示,珍品原屬私人收藏,它與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清《雍正朝服像》畫中雍正皇帝佩戴的朝珠,幾近雷同,很可能是雍正所有。
此珍品首度在拍賣市場上亮相,朝珠代表皇權,只有皇帝、皇后及皇太后方能佩戴。由108顆珠貫穿而成,每隔27顆珠間穿入一顆顏色、質料相異的大珠4顆,稱為佛頭。
“御制工藝品是中國皇帝權力象征,且輕易引起買家幻想。”他未有公布買家身分,并解釋在全球買家之中,中國收藏家對頂級中國御制工藝品趨之若鶩,掀起踴躍競投。他續說︰“去年秋季拍賣印證市場漸見穩健蓬勃,事實上,我們的擔憂不是能否找到買家,而是在珍品買少見少的情況下,如何滿足龐大的需求。”
亞洲買家8500萬投得玉璽
另一矚目拍賣品是清乾隆皇帝御寶題詩“太上皇帝”白玉圓璽,是私人收藏,估價約逾5000萬港元。現場由第一口價3000萬港元開始競投,其間一名電話投標者由4200萬叫價至5000萬,引起全場哄動,經過4名電話投標者及1名現場買家叫價16口之后,最終由一名電話投標者以8500萬元成功投得,買家是一名亞洲人。
2007年該拍賣行最高的白玉成交價為4624萬多元,新紀錄以9586萬港元成交,比之前的紀錄高出超過一倍,刷新御制玉璽之世界拍賣紀錄及白玉之世界拍賣紀錄。
另據報道,除了古物外,香港也成為全球寶石拍賣之都。一枚罕有5.16卡無瑕梨型藍鉆石周三在香港拍賣會上,由倫敦著名珠寶店Moussaieff Jewellers以640萬美元(約5000萬港元)拍得,比預期高一成。
今次賣出的藍鉆是世界最大鉆石生產商De Beers為慶祝千禧年所產的12顆寶石中,首顆公開拍賣的。
蘇富比說,香港已成為繼紐約和倫敦之后,世界第3大甩賣會重地,以寶石買賣價錢計算,香港更超越了紐約,成為蘇富比除瑞士日內瓦以外的最大市場。
像以卡數論最昂貴的藍鉆,是去年5月由香港地產商人劉鑾雄在日內瓦以1050萬美元(8190萬港元)購入的一顆7.03卡藍鉆。至于創下寶石歷來最高價錢的一顆5卡粉紅鉆石,則是去年12月在香港拍賣會上以1080萬美元(8424萬港元)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