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寶九裂,是自然形成的,但要盡量避免。
做B貨的東西就不必去考慮綹裂,再大的裂一經注膠后就會隱下,看不清楚。天然的東西都會有這樣那樣的缺點,這是天然的印跡,不會那么十全十美,如此才形成千差萬別的飾品。翡翠的顏色十分豐富,人們熱衷于選擇紅翡、綠翠、紫羅蘭的三大顏色系列,其中尤以翠綠為上,綠的顏色又能分出好多種,一般以鮮亮濃艷的為上,而灰暗、淺淡、偏色的為下。老年人用色可選濃重些,適合老年人的穩健持重,年輕人可以選亮麗陽俏些的更顯青春的活力。翡翠本身顏色的差距是其材質最主要的價值差距,濃艷些的要比淡灰的貴很多很多,這是商業的評價,對于個人來說,對色彩的視覺感受不同,喜歡不同,色彩所在的環境不同,當時的流行不同以及每個人的生活經歷不同,年齡不同,都會對色彩有不同的評價,翡翠本身的色彩它所在的地子不同其給人的感覺也是不同的。如果顏色落在冰地或玻璃地上,色就會變得水活,落在瓷地上就會發呆發硬,顯得很愣的樣子。對于買翡翠飾品的顧客來說,建議飾品上要帶點色特別是翠色,因為翡翠在人們普遍的印象中是綠色翠色的代表詞。
在翡翠飾品中我們能看到些藤黃色、棕黃色、鐵銹色、深栗紅色等,這些顏色我們將它歸納到紅翡的系列里,極大部分紅翡是大自然在千百萬年里對翡翠“染色”的結果,料源一般都在所在地的上層,而現在的翠料已挖到下層,下層的翠料上形成紅翡就困難,所以現在翡翠紅翡的飾品不多的原因也在此。這也是幾年來翡翠成品供貨上的變化。此外翡翠的雕刻技藝是不可忽視的要素,我們在觀賞翡翠飾品的時候,可以看到飾品本身的材質美,但一塊美玉少不了要有雕琢,雕琢的過程也是美的進一步升華的過程,是灌輸人的理想、智慧、希望和精神的過程,完成了這個過程,才是件完美的玉和藝術品。春秋時期卞和獻玉,去璞后呈現美玉一塊,后琢成玉璧,稱“和氏璧”,為楚國的國寶,秦始皇得知此寶,許諾用十五個城池來換。這件玉璧,此后成為封建社會至高無上的權利象征,一直流行千年,直到元末明初此寶失蹤至今,此案是中華玉文化史上的一件千古之謎。故宮博物館里現存清代的大山子雕,重萬斤,名曰“大禹治水1”,場面壯觀氣動山河。我們玩的雖說是一般玉飾品,但它同樣是件小的藝術品,同樣有豐富的思想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