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一塊玉石琢磨成器物,要經過一系列加工程序。中國古代已有一套程序,清代的琢玉程序有搗砂,研漿、開玉、扎堝、沖堝、磨堝、掏堂、上花、打鉆、透花、木堝、皮堝、等工序,反映了中國琢玉工藝的成熟。
現代,玉器的加工程序,一般分為選料,設計,琢磨,拋光四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一定內容。
1、選料
這是第一道工序,目的是正確合理選用玉石原料,以達到物盡其美。玉石品種多,變化大,首先必須判斷玉石的種類及其質量,這主要根據質地、顏色、光澤、透明度、硬度、塊度、形狀等等指標來判斷,從而確定作什么產品,力求優材優用,合理使用,必要時,還要進行去皮、去臟、切開等審查工藝,以“挖臟遮綹”、“量料施工”,把玉料吃透,避免或減少玉料的缺點。選料是非常重要的步驟,富有經驗的藝人,憑著一雙慧眼,能認清玉石的本質,選用精確,巧妙用料,使產品效果突出,引人入勝。
對和田玉的選料,要對玉表面仔細觀察,如果玉質量好、性少,綹裂和瑕疵少,可依靠顏色和塊大小及形狀確定選用,方形料宜于器皿造型,三角形料用于鳥造型,長條形料用于人物造型。如玉有性、瑕疵,綹裂,可切下陰陽面一端的表皮,進行觀察,以確定選用。帶有一些缺點的料只要有好玉存在,都在選用之中。
2、設計
玉器產品不是定型產品,每件都有變化,設計工作要貫穿玉器制作的始終,設計首先是造型設計,既根據玉料特點設計造型,使造型舒適、流暢和受人喜愛,為此,必須發揮原材料的特點與造型美相結合,突出料的不同特點,如質地、光澤、顏色、透明度等。質地美,發揮玉的溫潤特性;顏色美,注意表現艷美題材。造型設計還要從玉材特性出發,保證工藝技術可以制作,如脆性大的料,不可太玲瓏剔透,韌性大的料,可作細工工藝。造型設計的標準,一是用料干凈,既挖臟遮綹,使產品上無嚴重的臟和綹;二是用料合理,把玉料質最美的部分放在最顯眼地位,并占用最大體積;三是量料施工,根據玉料的質色,施以最恰當的工藝;四是造型美,形象逼真、美麗、生動、情趣、主題突出,四襯平穩。
設計考慮周密后,要在玉料上畫繪圖形,有粗繪、細繪兩道工序,粗繪是制作以前,把造形和紋樣繪在玉石上;細繪是作出粗坯后,把局部細致的要求繪在坯上。在制作過程中如出現變化,要隨時修改設計,設計者與制作者互相配合,使玉器精益求精。
和田玉的造型設計,要根據玉質和玉色等精心設計,有的一塊玉料可以設計幾件產品。有小綹和石的玉料用于仿古玉器,效果很好。有俏色的玉料在造型中巧用俏色,產品更加生動有趣。白玉產品重視潔白和潤美,造型面要求圓潤,多用于器皿造型,在人物造型中制作仕女,佛像,象征道德情操美,青玉色淺淡的,可取用薄胎造型,青玉色淺淡的,可取用薄胎造型,色濃重的,可制作動態較大的獸類造型。墨玉根據全墨,聚墨和點墨不同情況造型,全墨多用于器皿,聚墨用于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