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我們在嘴上從來不愿承認“把江湖留給男人,把珠寶盒留給女人”,但事實上,上至女王名媛,下至平民新娘,到頭來沒有一個女人能逃過這個收藏著珍貴與秘密的小匣子的致命吸引。 每一顆寶石都有它的前世今生,是設(shè)計師們賦予了這些小石頭們化蛹成蝶的魔法。 |
進軍紐約佳士得的中國珠寶設(shè)計師
趙心綺 為冰冷的珠寶帶來溫情
她是臺灣首位進軍紐約佳士得的珠寶設(shè)計師,在建立品牌短短3年后就成為了世界珠寶設(shè)計舞臺上的一匹中國黑馬。一年只制作36件Master piece的她,讓歐美、港臺的政要名媛們心甘情愿地把天價珠寶存放在心綺的保險箱里,花上幾年等待她的靈感。對于這位年紀輕輕就成為了首位受邀在香港IFC連卡佛百貨開店的臺灣珠寶設(shè)計師,一切聽上去更像是一則神乎其神的傳奇。就讓我們帶你走進Cindy Chao的瑰麗世界,親自驗證港臺名媛社交界最廣為流傳的贊美——“看見過趙心綺設(shè)計的‘四季’系列之后,沒有一個女人能移開她的目光……”
藝術(shù)珠寶情感學(xué)
有位法裔駐中東代表的太太,每年都會從沙特阿拉伯回到亞洲,收藏幾件Cindy Chao的新作。每每重大場合,珠寶總能為她吸引最多目光。當被問及品牌時,她卻笑而不答。因為‘Cindy Chao’是她的秘密武器。當她在巴黎的一場舞會上戴著等待整整兩年精心制作的20克拉祖母綠戒指時,一位素昧平生的客人驚訝地對她說:‘我從未見過冰冷的珠寶竟能如此有情緒’。我想這便是Cindy Chao最與眾不同的地方。”
對趙心綺來說,“珠寶不只是裝飾品,更是身體的一部分”,也正因如此,藝術(shù)世家出身的她除了身受雕刻家父親的家學(xué)濡染,更堅持著將“Contemporary Art”融入設(shè)計,打造藝術(shù)珠寶情感附加值。
身為一個雕刻家的女兒,她深知不同材質(zhì)珠寶的不同特性,就像漁夫的女兒熟諳河灘深淺一樣,她對不同石頭的明度、軟硬、怎樣的切面才能折射出最美的光澤爛熟于胸。在很多人眼中,她是一個愛和自己較勁的臺灣女人,明明熟知鑲嵌工藝,卻總是用天馬行空的念頭挑戰(zhàn)鑲工師傅的技術(shù)極限。從營利角度來看,她是最沒有效率的設(shè)計師,就連珠寶盒也都堅持由德國最頂尖鋼琴烤漆制作工廠來制作,花費時間、精力堪比大牌手包。面對技術(shù)難題,她從不會被“不”輕易說服,因為懂得,所以堅持,而完美就恰恰在這個臺灣女人堅韌不拔的最后一秒中誕生。
而在她看來,完美絕不僅是對技術(shù)的極限超越,除了驚艷外表,更重要的是把一塊生來冰冷的石頭巧手打造成有情感的珠寶藝術(shù)。誠如任何一種藝術(shù)形式,它們也是一種深情的表達,每一件作品背后都有它的精神與靈魂。正如Cindy Chao最負盛名的作品“四季”,它的降生是因為趙心綺在紐約Central Park散步時,一個小男孩拿著樹枝編織的手環(huán)相送而深深打動了她。為了用珠寶呈現(xiàn)出樹枝、葉蔓在四季變化下的光色流麗,重現(xiàn)樹枝手環(huán)帶給她的感動,趙心綺八個月足不出戶,親手雕塑、安排鑲口層次,重做了將近20余次,和金工師傅們共同研發(fā)出突破傳統(tǒng)的“共爪光圈”鑲法,才完成了改變她藝術(shù)人生的重要作品。正是這組渾然天成的“四季”系列為這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中國女人敲響了世界頂級藝術(shù)拍賣行佳士得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