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左至右(從上到下):蝴蝶手鐲/Tous紋飾手鐲/Tous鳳鐲/Just Gold龍鐲/Just Gold耳環/ Tous銀杏項鏈/ Just Gold鑲鉆項鏈/Just Gold圓形項鏈/Tous
自古以來,講起珠寶,國人一直對于金和玉情有獨鐘,特別是在傳統的春節,“穿金戴玉”素來都是一種富貴吉祥的象征。而在過年之前購買金玉,無論是為了在新春時增福添喜,贏個好彩頭,還是為了饋贈親朋好友,似乎已經是一個傳承了千年的傳統。所以,現在就和我們一起去看看這些似乎習以為常的金和玉里還有什么門道和說頭,讓您在春節不但因金飾美玉而增色,也因此更多一些談資。
黃金燦然喻新歲蒸蒸日上
黃金崇拜源于與日同輝的向往
從商代到清朝,中國的黃金文化幾千年來一脈相承,兼容并蓄,形成了一個獨立文化,那些流傳下來的作為文化承載的黃金工藝品,以美麗的身姿承載著千萬年的滄桑,讓人常常產生一種夢幻般的美麗惆悵。8年前,“四鳥繞日”金飾在成都金沙遺址出土。該金飾內層圖案很像一個旋轉的火球或太陽;外層圖案中的鳥很容易使人聯想到神話傳說中與太陽相關的神鳥。整幅圖案好似一個神奇的漩渦,又好像是旋轉的云氣,或是空中光芒四射的太陽,四只飛行的神鳥則給人以金烏馱日翱翔宇宙的聯想。據此,定名為“太陽神鳥”金飾。專家指出,“太陽神鳥”金飾以簡練生動的圖像語言,“透露了有關古蜀太陽神話傳說的信息,記述了商周時期古蜀國極為盛行的太陽崇拜習俗”。
古人借黃金羽化升天
西漢時期神仙方術思想開始盛行,期望成仙、羽化升天是這個時期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都極為渴求的事。公元前133年,煉金士李少君對漢武帝說,他能從丹砂中煉出金子,而用這樣煉成的金子制成杯盤,注以水漿,飲之者即可永遠不老不死;又提出使用金銀器可以延年益壽的理論,使得金器的制作和使用廣為盛行,從此黃金與長壽結下了不解之緣。在漢代的金器上,到處都是神仙羽人,奇禽異獸,還有直接表達愿望的銘文,如“千秋萬歲”,“壽如金石西王母(俗稱王母娘娘,傳說中的神靈)”。唐代盛行服食金丹,這與秦漢求仙問藥一脈相承,到了唐代這一風氣更加濃厚,帝王貴族則多用奢華的金用具作為煉丹用的器具。如西安何安村出土的金器中就發現有金藥鐺,就是煉制丹藥的煮暖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