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寶精品導購互動平臺 投稿
上世紀六十年代,旅游業在香港興起,城市規劃和建筑風格的轉變,讓設計人才走俏香江,也讓以加工和轉口貿易為主的港人認識到設計的重要性。同一時期,香港唯一的官方貿易推廣機構——香港貿易發展局成立,培養設計人才,提升香港設計力量被提上了議事日程。到經濟發展如日中天的八十年代,“香港設計”已經和“香港制造”一樣,成為品牌,涌現出了許多極具香港特色的設計師。在珠寶設計領域,雕刻出生的陳世英,文化研究領域的羅啟妍已經有了相當的國際知名度,成為香港珠寶設計界的領軍人物。在他們的影響下,香港個人設計師的力量,正在壯大。
“香港最早的珠寶設計師應該是那些老金店里用鉗子和錘子打金的老匠人。”周大福的元老何博陶說,老一輩的匠人們依靠自己對生活的觀察和對美好事物的憧憬來結構手中的各種金屬。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后,這種老手藝和老字號的影響力漸漸減弱,人們頭腦中陳腐的消費觀念遭受了徹底的清洗,在還沒有完全明白時尚為何物之前,已經邁開大步追著潮流而去。珠寶經營者們也發現,以往的生產和出口已經不能讓產業鏈靈活運轉,他們需要設計的潤滑劑。珠寶設計師的成長獲得了最佳的溫床,1987年,陳世英憑借“世英切割”,在珠寶界已經小有名氣,此時的羅啟妍也在紐約著名的Bergdorf Goodman設立了專柜,而新生代的翁狄森正在學院里學習構圖和雕刻……香港的珠寶設計勢力,開始在國際上嶄露頭角。
作為香港珠寶設計師老一輩和中生代的代表,羅啟妍和翁狄森是最近出鏡率最高的兩位。羅啟妍剛剛獲得了“世界華人杰出設計師大獎”,正籌備在香港文化博物館舉行珠寶設計展覽;翁狄森最近準備在半島酒店開設第二間店,以銷售高級珠寶為主。他們都是近三十年來,香港珠寶設計力量發展最直接的見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