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70年代中國淡水珍珠養殖技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推動了中國珍珠產業的迅速發展。2007年,中國淡水珍珠產量1600噸,占全世界淡水珍珠總產量的95%;出口額2.08億美元,從業人員30余萬人,形成了浙江諸暨、蘇州渭塘等珍珠加工、批零集散地和湖南、江蘇、浙江、安徽、湖北、江西等6大淡水珍珠養殖基地。同時,還涌現出一批優秀的珍珠企業。中國珍珠產業已經形成了集養殖、加工、銷售、設計、鑒定、研發等完整的產業鏈,開發出了珍珠首飾、工藝品、保健品、美容用品、服裝等多元化產品。
據了解,2002年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頒布了《養殖珍珠分級》標準(GB/T18781-2002),對養殖珍珠質量因素及級別評定進行了文字描述。
其中淡水養殖珍珠質量因素包括顏色、大小、形狀、光澤、光潔度、珠層厚度(有核珍珠)等6個方面。在一定時期內《養殖珍珠分級》對中國珍珠市場的規范和技術進步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隨著時間推移,《養殖珍珠分級》文字標準的一些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最重要的問題就是缺乏實物標準樣品的比對。在《養殖珍珠分級》中,珍珠的大小、形狀、珠層厚度可以測量和計算,但是顏色、光澤、光潔度完全是感官評定標準,企業也好、質檢機構也好、市場也好,大家依據同一份文字標準,卻無法形成一致的質量分級意見。珍珠實物標準樣品的研制迫在眉睫。2004年,中寶協向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遞交了《研(復)制珍珠標準樣品》的申請,并于2005年底獲得批準(標樣委〔2005〕37號)。
2006年4月,中國淡水珍珠標準樣品研制工作全面啟動。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國土資源部珠寶玉石首飾管理中心、浙江山下湖珍珠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阮仕珍珠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佳麗珍珠首飾有限公司5家研制單位及來自全國各地的珍珠權威人士在浙江諸暨召開中國淡水珍珠標準樣品研制工作會議,會上成立了中國淡水珍珠標準樣品研制課題組,課題組還深入珍珠產業基地進行了調研。
課題組確定了標準樣品的3個系列:顏色、光澤、光潔度;最終確定了標準樣品大小為9毫米,形狀為圓形,并研制了《中國淡水珍珠標準樣品 3SLC質量評價體系圖解》。由于珍珠顏色千變萬化,課題組根據調研選擇最普遍、最具有共性的白色、紅色、紫色3個色系作為參考標準,而光澤、光潔度為強制執行國家標準。
中寶協負責人表示,中國淡水珍珠標準樣品的研制和出臺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它將對我國珍珠產業鏈的各個環節產生積極影響,從而開啟我國珍珠產業多贏的局面。珍珠標準樣品對珍珠的顏色、光澤、光潔度等各方面品質所做出的細致規定,實現了國產珍珠與國外珍珠產品的對比分級,將會提升我國高檔珍珠的地位,從而有力提高我國珍珠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并有利于我國高端珍珠產品國際市場的開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