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vs現實 緬甸紅寶石通道揭秘
日期:2008/08/21 來源:編輯:
文章TAG:
政府控制寶石買賣
顏色、凈度、重量、切工決定紅寶石的檔次,其中顏色很關鍵。一般來說,偏深的紅色最好,顏色太深價格反而低。紅寶石一般有裂紋,沒有裂紋的極少見。緬甸紅寶石含有豐富的金紅石包體,顏色分布不均,常呈濃淡不一的絮狀、團塊狀,表現出流動特點的旋渦狀,也稱“糖蜜狀”構造,這也是緬甸紅寶石的特點之一。
緬甸紅寶石的極品是抹谷地區出產的一種叫“鴿血紅”的寶石,品質豐潤,色烈如火,像當地一種鴿鳥的鮮血,因而得名。目前,紅寶石礦比較少,市場供應不穩定,價格時常比鉆石還高。一位緬甸寶石商人說,兩三克拉以上品質好的紅寶石十分難找,如果想做一條項鏈,就更難了。
首都仰光和曼德勒有專門的珠寶玉石市場,品質高低不一,吸引很多旅游者。其中,紅寶石首飾及工藝品價格從幾十美元到幾萬美元不等。店主介紹說,那些顏色鮮艷的紅寶石大多經過“火燒”。“火燒”是指高溫高壓加工增色。當然,價格也相對便宜。遇到大買主,店主才拿出看家寶貝,希望賣個好價錢。紅寶石經銷商、優雅珠寶店老板給記者展示過手里待價而沽的極品3克拉“鴿血紅”寶石,開價數萬美元。
現在,緬甸紅寶石開采全部受政府控制,幾乎是專賣,寶石商人要向政府購買扇ǎ磕臧疵磕抖勱皇褂梅眩宦凼欠窨苫蠆慷嗌伲延枚際槍潭ǖ摹<欽呔頭延檬釵使餃絲罄習澹嵌疾惶敢饉擔械乃姹惚ǜ鍪嘉辶蠣澇荒叮導噬喜恢拐飧鍪?BR>
開采出來的紅寶石必須向政府詳細報告數量和品質,然后在每年政府組織的珠寶交易會上出售原石或加工成首飾的成品、半成品。政府對銷售收入抽稅,稅率有人說是10%,有人說是30%,沒有明確說法,唯一能確定的是,政府要拿走銷售收入的很大一部分。因此,很多商人為了增加開采利潤,瞞報開采數量,把高產礦說成低產或低品質礦等,以降低政府每年收取的礦井使用費和銷售收入稅。但瞞報的紅寶石必須想辦法銷售出去才能產生利潤,因此就出現了紅寶石走私。
走私走出神秘通道
經過多年開采,抹谷紅寶石產量日益減少,名貴的“鴿血紅”已十分難求,孟休紅寶石取代抹谷紅寶石成為緬甸市場上主要的紅寶石品種。孟休出產的紅寶石有天然黑斑。泰國處理紅寶石黑斑技術已成熟,泰商只論質地成色,不計較黑斑,買回去經過處理、加工制成質量上乘的寶石。于是,大量孟休紅寶石流往泰緬邊境,再輾轉進入泰國,質量上乘者被運往香港等地精加工銷售,其余銷往周邊國家或返銷緬甸。因走私大量出現,一條所謂的“紅寶石通道”也就出現了。
據悉,每年在這條通道上流動的紅寶石數量巨大,很難精確統計。僅緬甸政府每年舉辦的珠寶玉石交易會上,紅寶石交易額就達數千萬美元。有人說,不少紅寶石通過中緬邊境走私到中國去了。其實,受傳統文化影響,中國人更青睞玉石翡翠,紅寶石雖然名貴卻沒有受到狂熱追捧,上面的說法站不住腳。
當地紅寶石商人談到“紅寶石通道”時,他們認為這可能指的是將紅寶石從產地偷運出來的道路。紅寶石價值連城,產地多是偏遠山區,不論是緬甸政府,還是當地少數民族武裝,都對自己轄區內的紅寶石礦嚴加看守,幾乎不允許外人進入,對進出人員的盤查也極為苛刻。曾有不少外國商人偷偷溜進紅寶石礦,結果被警衛抓住,很多人因此被判監禁,受盡牢獄之苦。但紅寶石誘惑難以抵擋,每年總有不少人做著發財夢前去冒險。一些當地的紅寶石礦主說,紅寶石礦區的確有一些羊腸小道,可以避開警衛的監視和搜查,這大概也是傳說中的一種“紅寶石通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