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潤中華 情動沈城
專訪沈陽薈華樓黃金珠寶首飾有限公司總經理戴世暢
“玉潤中華”中國沈陽第二屆翡翠文化節成功舉辦,此次力邀北京專家為沈城市民免費鑒寶的決策者,為我們講述了企業舉辦活動的初衷。
文化營銷以情動人
記者:目前商業競爭很激烈,請問該如何將商品化的珠寶營銷做出文化品位?
戴世暢:目前珠寶首飾行業的主要購買群體,是婚戀人群和比較高端的人士。薈華樓金店恰恰利用珠寶本身所具有的含義加強珠寶文化的推廣。我們開展世博園百合婚禮、翡翠精品展示會、“玉潤中華”翡翠鑒賞會等活動都是緊緊圍繞著珠寶所傳遞的“親情、友情、愛情”這條情感主線來開展的。
通過開展一系列活動,不僅擴大了企業影響力,也進一步提升了薈華樓品牌的文化內涵。
記者:請問戴總舉辦此次鑒寶活動的初衷是什么?
戴世暢:多年來,薈華樓始終秉承傳播玉文化的經營理念,積極推廣翡翠文化。倡導翡翠文化與人文精神的一種融合。翡翠文化節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弘揚中華玉文化,挖掘中華民間藝術精粹,進一步滿足廣大收藏愛好者的需求,提升沈城市民的文化鑒賞品位,讓更多沈城市民更好地認識翡翠、了解翡翠、熟悉翡翠,從而推動沈陽寶玉石市場的繁榮。
繼續打造首飾鑒賞活動
記者:針對沈陽市民的翡翠投資熱情,企業該如何進行下一步決策?
戴世暢:鑒于沈城市民對翡翠收藏投資的高度熱情,使我們進一步認識到重視消費者的情感消費,我們可以從翡翠珠寶的款式設計上,每年不斷推陳出新,從翡翠文化的宣傳推廣上,大膽創新。
今后幾年,我們將開發具有時代特色的婚慶消費理念,依托傳統的黃金與玉(翡翠)材質,充分利用其傳情達意的功能,采取局部突破的方式,針對特定的婚戀人群率先消費,形成示范效應,經常開展一些影響深遠的大型文化推廣活動。
奧運契機弘揚中華文化
記者:正值奧運期間大力宣傳玉文化有何深意?達到預期效果了嗎?
戴世暢:北京奧運會即將開幕,舉辦這樣一場大型的富有濃郁文化氣息的珠寶盛會,可以說意義深遠。我們通過為沈城市民開展免費鑒寶活動,讓更多的人關注翡翠,了解翡翠,從而讓廣大市民領略中華翡翠的博大精深,了解民族文化的燦爛輝煌。
7月26日、27日我們開展的免費鑒寶活動一經推出,便得到了沈城市民的廣泛關注和積極參與,在第一天的活動現場就聚集了200多位等待鑒寶的收藏愛好者,鑒寶的藏品有從地攤上淘來的寶貝,更有世代相傳的奇珍異寶。這個活動可以說收到了預期的效果。
還原玉本身的美學價值
專訪中國國家博物館副研究館員、著名鑒定家史希光
記者:和田玉因溫潤的質地和名貴的價值,廣受關注,請問在我國歷史上收藏和鑒賞和田玉始于什么時期?
史希光:和田玉不是近代的產物,1976年在河南安陽西北郊殷墟發掘的《殷墟婦好墓》共出土玉器755件,既有琮、壁等禮儀用玉,還有戈、矛等儀仗用玉,這其中就有和田玉的身影。
它足以證明人們從商代開始就做與和田玉有關的工作。
在唐代,有關規定限制了普通人收藏和佩戴和田玉的權利,卻從另一個側面說明,溫潤的寶玉是貴族身份的象征。大規模收藏和重視和田玉是在清朝乾隆皇帝時期。
記者:在中華的文化中,玉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
史希光:中國人喜愛玉已經有很久的歷史,長期對玉的喜愛和欣賞使人們愿意給玉賦予某些形而上的東西,玉也因此被蒙上了一層神秘的宗教色彩。
人們往往以玉來比人,像“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君子無故玉不離身”等,中國古代從上到下各個階層都愛玉,可以說是封建統治者引領了主流的審美標準。
記者:您對此何評價?
史希光:寶石在字典里的解釋是“美麗的石頭”。玉作為寶石的一種,有色彩明快、質地溫潤等特點,這也是玉本身給予我們的美學價值。激進的文物學家曾提出“玉時代”的觀點,我認為這并不可取,玉作為一種美學價值很高的寶石,不應該摻雜意識形態,公眾應該把關注的焦點放在玉的美學價值上。
收藏應該是多元化的,但是人們對于藝術的理解往往具有文化慣性,藝術品需要新思想的充盈,就必須打破這種文化慣性,轉變人們的觀念。當然,這不光是培育這么簡單,玉石具有廣泛的收藏基礎,這種慣性恐怕在短時間內難以消除。
鑒寶心得:以翠怡情
專訪北京大學地空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崔文元
記者:您能介紹一下翡翠嗎?
崔文元:翡翠是天然形成的,主要由硬玉、綠輝石、鈉鉻輝石組成的多晶集合體,主要產于緬甸。在我國翡翠的名字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在云南有種美麗的鳥,雄鳥一身火紅的羽毛,人們稱為“翡”,雌鳥一身碧綠,人們叫它“翠”,后來就以美麗的鳥名來命名美麗的石頭,就有了“翡翠”這個稱呼。翡翠在清朝非常盛行,被譽為“皇家玉”。
記者:請您談談日常收藏以及保養翡翠的注意事項。
崔文元:首先要收藏真品,真品的顏色鮮艷通透、質地細膩,藝術造型和諧,雕工精細。在收藏過程中,人們總是希望以最少的價格購買到,以最高的價格售出,這在術語上叫做“撿漏”。但是對于翡翠收藏來說,“撿漏”的機會并不多,因為其在清朝才大批興盛。在收藏的時候一定要擺正心態,以收藏來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而不要過度地關注經濟價值。
翡翠保存時要避開強酸強堿,如硫酸、鹽酸等,防止其內部結構被破壞。高溫和低溫也會產生壓力,從而傷害翡翠的內部結構。
記者:對于舉辦這樣規模的民間鑒寶活動,您認為如何?
崔文元:我很榮幸能夠參加本次“中國沈陽玉潤中華翡翠文化節”活動,在會場上市民的參與熱情很高,活動的組織很有序,媒體的宣傳也比較好,這些因素都是促進活動順利展開的因素,此次開幕式上展示的玉器從材質和顏色上看都很不錯。在沈陽舉辦這樣的活動對于促進翡翠文化的發展和傳承都很有利。
記者:針對目前的收藏熱,您有什么看法?
崔文元:目前收藏玉器的時機不錯,此次奧運會的獎牌也采用玉質在其中,在奧運主題的帶動和影響下,玉器藏品的價值得到了一定的體現。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因其稀有性和田玉的價位已經達到了一定高度,1公斤和田玉子料的價錢已經高達200萬人民幣,稀有的材質是其名貴的主要原因。隨著時間的發展,子料的存量已經越來越少了,因此就愈加名貴,但是山料還是有一定的開采空間,價格有回落的可能。
以藝術鑒賞帶動投資收藏
專訪北京珠寶首飾研修學院玉雕系主任教授魯克化
記者:目前翡翠市場上的價格有上漲,您覺得原因是什么?
魯克化:翡翠的產地主要在緬甸,隨著不斷地開發,目前材料已經越來越稀少,翡翠的稀有性、不可再生性、惟一性是漲價的三個主要因素。還有政治經濟因素,緬甸政府加強了對土地租用項目的管理,從買地到租地的改變帶來了開采成本上升,原料的價格自然上漲。
記者:對百姓的投資,您有什么建議?
魯克化:首先要收藏真品,只有真品才能保證物品的真實、準確性。如翡翠來說,要收藏天然翡翠,而并非人工合成的。天然翡翠是礦物的集合體,沒有經過人為地改色和加工。其次要買精品,因為精品以數量少為特點,在工藝上優于同類藏品,具有升值的空間,建議消費者去大型的商場購買,價值高的產品要索要具有權威部門鑒定的寶石證書和正式發票以作依據。
記者:寶玉石投資有哪些特點?
魯克化:寶石的投資可以從保值性、可增值性兩個方面來看。所謂保值性是指寶石具有穩定的化學性質,具備美學價值。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寶石的價值不會因為社會經濟等原因而降低。
可增值性是指寶石在特殊的文化背景下具有增值的潛能。“物以稀為貴”的道理大家都知道,這個增值的潛能一旦被挖掘出,就會獲得一定的收益,因此可以說寶玉石的投資具有穩定性。
記者:目前人們都喜歡收藏翡翠白菜,這里面有什么特別的寓意嗎?
魯克化:現在人們的收藏,不光看到藝術品本身的工藝價值,還非常注重里面蘊含的深意,也就是其背后所蘊藏的文化價值。
白菜的諧音是“百財”,同時,白菜在北方人眼中是“看家菜”,它的心是實的,寓意著實實在在,做事業最需要這種實實在在。我們可以看到,白菜每三個菜葉包到菜心,寓意著“一個好漢三個幫”,這個菜根就象征著根基、基礎。
白菜中所昭示的精神也很重要,那就是傲雪經霜的品質,就足以說明它頑強的生命力。這一系列說法疊加在一起,就說明了人們對白菜造型的喜愛有充分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