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買黃金、K金、鉑金等貴金屬首飾,并未核對首飾內圈上的印記,就連做首飾生意的人也會如此。福州陳女士開了一家首飾店,上周去加工廠的門市部換新款式,廠家卻說她的貨是過去的舊字印,不是新貨,不能更換。
福建省內兩成黃金首飾存在印記問題,消費者一旦因質量問題投訴,商家往往不承認銷售行為。昨日,省寶玉石協會發出消費警示,提醒消費者謹慎購買沒有印記或印記模糊的黃金首飾,以免購買到成色不足或摻雜使假的黃金首飾。
不標印記 只為賣低成色金飾
按照國家規定,上柜銷售的貴金屬首飾,應該在首飾上留有印記,包括廠家代號、材料名稱、材料含量,這些印記一般刻在首飾內圈上。
省寶玉石協會秘書長王乃珠說,首飾印記的作用類似于商品的商標,可證明首飾的生產者和源頭,消費者買到沒有印記或印記不全的首飾,退換貨難度大,商家往往不承認自己的銷售行為。然而,黃金經營許可證制2001年取消后,進入黃金首飾市場的商家參差不齊,印記管理形同虛設。
日前,該協會收到一名曾參與金飾摻假加工的業內人士的舉報信,揭露了目前黃金首飾市場印記不規范的問題。
據這名舉報者介紹,目前,市場上含量不足的金飾品,絕大部分無廠家印記或印記模糊不清,或舊印記與新印記同時出現,或使用模糊不清的圖形印記。之所以出現印記問題,是因為一些工廠加工低含量冒充高含量金飾,即銷售低成色金飾,不標印記或標注的印記模糊,是為了防止被查或追溯。
黃金首飾換印記 可賺暴利
調查后了解到,打金店的首飾上甚至連廠家字號都沒有,街邊首飾店的黃金首飾字印也是殘缺不全。在首飾店較多的福州塔頭、王莊附近,幾家首飾店的老板稱,他們的黃金首飾沒有質量問題,但無法提供質量合格證明,其首飾字印有的沒有廠家代號,有的則沒有含量或材料類型。
而在東街口一家百貨商場,一個珠寶專柜的銷售人員稱其足金是三個九的,千足金是四個九的,但提供不了合格證。
王乃珠稱,根據省寶玉石協會的調研顯示,省內大概有6家黃金加工企業,每年生產5噸不標印記或印記不全的黃金首飾,其中福州市區3家、閩南2家、長樂1家;此外有五六家同時生產合格和不合格黃金首飾,不按規定標注印記的量每年也有7噸左右。這12噸黃金首飾,約占全省黃金首飾銷量的1/5。
金飾廠家印記 將要報備
王乃珠介紹說,福建省月底將推廣黃金首飾標準金制度,并進行黃金飾品的印記整頓,全省金飾加工廠和打金店也將實行印記備案管理。
據介紹,我省起草制定的“貴金屬首飾廠家印記的報備管理辦法”規定,凡貴金屬首飾加工廠和打金店都必須向協會報備一件廠家印記的內容,“廠家代號”印記所用文字應當為規范中文,也可使用漢語拼音字母;但不得使用圖形,且一個工廠只能使用一個印記,防止商家造假后不認。
該辦法還規定廠家不得隨意更換廠家字印,防止其造假后不承認,要更換字印必須向協會提出,由協會向全行業和公眾公告舊印記廢止信息,并提醒零售商和消費者在一個月內檢查該廠家的首飾質量,逾期發現相關質量問題的,協會不再協助其召回。
而對不主動報備印記的金飾加工廠和打金店,省寶玉石協會將向行業公開廠家、打金店名稱,并通報政府執法部門。此外,按照標準黃金的定點采購方案,今后珠寶行需要與供貨商簽訂供貨協定,保證銷售的首飾有印記,成色充足以維護消費者的利益,目前全省已有金玉滿堂、彩福、周大福等26家珠寶行準備率先推出標準金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