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寶精品導購互動平臺 投稿
長期穩定的古籍善本市場,在4月的中國嘉德春拍和上月末的上海嘉泰春季拍賣會上突然走高。專家預計,古籍善本價格尚存很大上升空間,而史料、文獻亦具很大潛力,碑帖市場也可能隨之升溫。
今年4月,一套漢蔡邕撰《蔡中郎文集》在中國嘉德春拍的古籍善本專場中以537萬元人民幣高價成交,引起買家密切關注。上月底,又一套明成化刻本(梁)昭明太子選、(唐)李善注《文選》在上海嘉泰春季拍賣會上,以60.48萬元人民幣高價成交,比十年前這套古籍在上海朵云軒拍出的價格提高了近4倍。
國內藝術品拍賣當中,古籍善本一直是最穩定的一個板塊。十幾年來,古籍善本的價格始終比較平穩,呈穩步上升趨勢,尤其是“堪稱善本的古籍幾乎從來沒有下跌過”。上海嘉泰古籍文獻部主管崔爾平說。然而今年春拍的成交結果還是令他頗為意外:“拍賣現場人氣十足,精品幾乎全部成交,而且成交價格都大大超出了我們的預期。僅僅封面和封底的四件拍品,成交額就超過了200萬。”
隨著古籍精品日漸稀少,價格上漲本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過去拍賣行最擔心的總是藏家承受不了高價。然而在如今經濟大環境不太景氣的情況下,藏家對高價古籍精品的承受力反而顯著提升。中國嘉德古籍善本部高級業務經理李東溟認為,這與近兩三年來一批新興買家的進入不無關系。
新藏家介入刺激古籍價格上升
在此之前的十幾年里,古籍善本的買家,始終是一個規模不大但穩定的群體。在李東溟看來,古籍收藏自古以來都是文人收藏的最高層次。它不僅要求藏家有一定的經濟實力,還要擁有相當的文化涵養,然而真正能夠兩者兼備的人在市場上卻是少數。因此古籍市場始終處在一個“慢熱和被低估”的狀態當中。這是古籍的價格能夠長期保持穩步攀升的基礎,也是近年來許多投資者選擇古籍保值增值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