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表流行了幾年。人們醒悟到,單純地為大而大,那只會迎合剎那間的時尚。瑞士領導級品牌例如勞力士、百達翡麗按兵不動,大的狂熱就慢慢冷下來。2008年的新作中,已經看不到過大的日常用表。我覺得,值得購買的經典表款的大的極限,到百達翡麗的Ref. 5296及2008年的勞力士Day-Date II為止。在中國,買表的人還比較著重于實際用途,這種取向更是適合。我發現,很多中國人喜歡手上煉的小三針機械表,那是緣自時代斷層上一截的緬懷。中國改革開放前最好的進口表,往往就是這種設計。小三針表優雅收斂不露鋒芒,正是中國文化的基本涵蘊。這種風格,說傳承也好,說自然也好,影響了新生代的中國人。近年很多品牌做這種傳統表,相信目標就是華人的需要。聽說,現在還有很多人在找百達翡麗已停產的34毫米小口徑手表3919。
不過,表太小,又實在不適合多功能表種的布局。我常說,有財力購買復雜表像 萬年歷的人,多數都有老花。將一大堆密密麻麻的指示字樣放在小表盤上,就有可能甚么都看不見,值得炫耀的東西反倒形同虛設。尺碼比拳頭還要大,把機芯盡量地搞復雜,將時間指示的傳統方式徹底地顛覆,再加上沒有它就賣不起錢的陀飛輪,就是2008年復雜功能腕表的特色。2008年DeWitt的Incognito以40萬歐元的拍賣價先拔頭籌,然后De Bethune、 Concord 、Meister de Temp甚至愛彼都有相類的作品。而與此同時,就因為過大的口徑會令手腕太沉重,輕盈新物料的應用也層出不窮,除了常見的鈦及鋁,還有鎂合金、碳纖維、煅造碳、切割硅甚至于陶瓷等多種多樣,使原本在這個領域獨霸一方的貴金屬幾乎要退位讓賢。對我來說這些差不多已過于前衛的表,在沉迷高科技而且小部分人極有錢的國度賣得很好。例如算是東西方文化交界的城市如莫斯科、新加坡、杜拜和新德里,就吸納了不少高價前衛表。2008年,真力時選擇在杜拜舉辦新作品國際發布會,就因為這個地區突然成為該品牌的最重要市場,取代了東京的地位。日本是亞洲最早受到經濟衰退襲擊的城市,本土消費意欲很低,鐘表行業目前未至于很蕭條,原因都是中國游客的出手相助。有人曾開玩笑說,如果中國海關嚴查從外地旅游回國的人,東京手表市場起碼有好幾年才能死灰復燃。
新派得讓人瞠目結舌的表,我覺得有一只就夠了。傳統的方式,肯定還會是日后的主流。像2008年百達翡麗的Ref 5207萬年歷陀飛輪三問表,就是考慮到清楚指示而略為加大的表。它將所有歷法指示從指針改成窗戶,又把所有日期轉換改到子夜的瞬間完成,那正是花得起錢的人所渴望的。說起來好像很簡單,但其實里面已應用了多項剛取得的世界專利。百達翡麗的取價一向公道,此表的定價是72萬瑞郎,竟與20年前面世的同功能款式5016相差無幾。在后者出現的所有我不喜歡的設計,在新款上已徹底解決。但取價并沒因此拉開距離,實在意料不到。我說過,近年最便宜的表是百達翡麗與勞力士,許多懂表的朋友都先愕然而后大表贊同!
中國人對奧運寄以厚望。2008年是奧運年,我想相關的運動表例如計時表必然蜂擁而來。但奇怪,這個類別的新表竟然好像比常年還少。我有很深印象的,僅勞力士的Deep Sea與萬寶龍的Nicolas Rieussec Monopusher而已。肯定有人會用陰謀論的角度看問題,但我覺得,這種情況出自兩種本質。首先,運動表在中國一直銷路平平,全世界都大熱的某些表只在中國有機會躺在櫥窗內,所以各大品牌覺得,奧運無助于運動表的銷售。另一方面,奧運指定計時表供應者的歐米茄太強勢,品牌覺得難掩其鋒,索性避走麥城。我知道,不少中上價品牌的手表已決定全面撤走2008年八九月的廣告。在這種大氣候之下,奧運年少賣了運動表的怪事就很有可能出現了。
在2008年的新品發布里,我發現了一個很微妙的狀況,高寶石表多得不得了。這種情況,自然也是因為中國市場的需要。在歐洲,人們很注重珠寶表佩戴的場合,平常戴的表要像卡地亞CPCP那樣“一顆鉆石都沒有”。但對現代喜歡炫富的中國人來說,沒有寶石就不高貴了。據我知道,1,000萬人民幣左右的珠寶表,大部份是中國人買下來的。像積家在威尼斯影展名動四海的“玫瑰”與“郁金香”,便都入華人囊中。也許,中國人自古便有欣賞天然珠寶的習慣,并有它們可帶來好運驅走惡運的說法,更讓這類表賣得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