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寶精品導購互動平臺 投稿
※由學徒發跡一路走來不離黃金
楊丁士的出身,跟王鼎的辦公室一樣質樸。在日本統治下念完中學,就到臺南的金仔店當學徒,從掃「金屎仔」的學徒做起。當時,銀樓的地可不能隨便掃掃,因為傳統的銀樓都會雇用師父自己打造金飾,磨制時難免會落下金屑,要把每一粒細如塵粉的「金屎仔」都掃起來,才算出師,小學徒就要學會用掃把一點一滴將金粉「回收」,才有之后接觸金品的機會。
也許是天生跟黃金的緣分,楊丁士不久就得到站臺賣金的機會,為了更上一層樓,三十歲出頭就獨自跑到高雄自立門戶,經過多年奮斗,終于在高雄當起銀樓老板。民國六、七十年代,臺灣經濟起飛,銀樓生意漸上軌道,他更在土地買賣上賺到人生另一桶金,在金銀珠寶這一行也站得更穩了。
民國七十五年,政府正式開放民間黃金進口買賣,楊丁士見機不可失,找了其他九位朋友,湊了六千萬元,王鼎貴金屬就在高雄鹽埕開張,做起銀樓同業的大盤商。憑著在銀樓業界長年累積的人脈及信用,加上民國八十年代,臺灣電子產業快速發展,工業用金暢旺,王鼎業務快速增長。
本來王鼎黃金主要來源是倫敦五大金商中的萬家達(ScotiaMocatta),但公司客戶胃口愈來愈大,供給逐漸開始吃緊,正愁供貨來源,有一天楊丁士突然接到瑞士銀行打來的電話,劈頭就問:「你們有能力每天賣掉三十公斤的黃金嗎?」他想都不想就說:「當然,這是小意思!菇又,雙方整整花了一年多的時間進行文書認證作業,瑞士銀行為了驗證這個遠在南臺灣黃金商人的信用,還特別聘請理律律師事務所南下,楊丁士也飛到瑞士看了鏈金廠。就這樣,王鼎貴金屬就成為臺灣第一家與世界級的黃金銀行做買賣的民間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