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場“盛世慈光”——古代佛教藝術品專場是匡時的第四場佛教藝術品專拍,拍品總成交價3993.6萬元,成交率64%。縱觀整場拍賣可以發現,佛教藝術品市場在經歷了自2006春拍后兩年的高峰之后進入調整期,高價位及普通的拍品成交情況均不活躍,多數買家處于觀望態勢,同時也反映出買家對藏品選取出現轉型,具體表現為造型別致的拍品受到藏家的追捧;清代宮廷造像,特別是“六品佛樓”造像升幅明顯,且還具有上升空間;元代及元以前造像受到關注;高檔的唐卡及佛經、塔、缽等法器受到市場關注,有待進一步開發。在經歷一年左右的調整期后,佛教藝術品市場應該會進入螺旋式上升的階段,依舊存在巨大的市場潛力。
接下來的清代宮廷藝術品專場則是掀起了本次春拍的第一個高潮,總共僅20件拍品,由著錄于《石渠寶笈》的清代宮廷繪畫、清代官窯瓷器、清代宮廷玉器、漆器、絲織品和其他宮廷藝術品組成。場面異常火暴,買家舉牌此起彼伏,清中期翡翠觀音經數十輪爭奪,最終以1814.4元成交,成為本次春拍第一高價。另外幾件宮廷玉器精品也都大大超過估價成交,《御制西湖景詩緙絲冊》更是超過估價一倍以上,本專場最終成交19件,成交率95%,總成交金額7032.5萬元。再次讓人看到宮廷藝術品對市場的巨大號召力。
瓷玉雜項部分,這次也是大幅減量,首先進行的玉器專場成交比率70%,總成交額1872.5萬元,“乾隆工”為代表的清代玉雕仍然受到熱捧,成交價在百萬以上的共有三件:白玉觥、白玉洗、白玉鳳瓶,都是乾隆朝玉作。從本專場及清代宮廷藝術品專場中玉件拍品的成交結果看來,匡時的玉器項目份量已逐漸加大,成為雜項器物部分的主力軍。
之后的瓷器工藝品專場,成交比率66.4%,總成交額4780.3萬元,成交前十位均過百萬。明清官窯仍是主流品種,明永樂青花折枝瑞果紋罐以649.6元成交,列專場之冠,唐英制詩文嵌瓷掛屏 “常蓄五車書”,以其書法入飾瓷器,以145萬元成交,另一件唐窯名品青花纏枝蓮紋鹿頭尊,也以296萬元高價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