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家店到一整條路
長樂路上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設計師店鋪,實際上是290 號的One byOne。它由一對設計師搭檔邱昊和翹翹開設于2003 年9 月。在這以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它都是這條路上唯一的設計師店。近兩年來,One by One 相繼吃下這個路段上一大一小的另外兩個門面,劃歸自己所有,使得店鋪的規模大大增加。而邱昊還在附近的進賢路上開出一家新的陳列室,專門展示自己的系列。
“現在是亂世。”邱昊在他的陳列室內落座之后,馬上說道。
邱昊2001 年畢業于蘇州大學室內設計專業。然而從一開始,他就無意從事室內設計。大三時,他去逸飛時裝應聘,只面試了一次,就得到了下周一上班的通知。“既然那么容易,不如自己做。”這是他當時的想法。
通過朋友介紹,他認識了同為蘇州大學畢業的翹翹,就這樣成為搭檔,創建了名為Lab/One by One 的個人品牌。2004 年,他前往倫敦圣馬丁學院進修,其間在Alexer McQueen 手下受訓。兩年之后返回上海,他立刻開始創建自己的品牌和店鋪。他的作品靈感來自上海街頭弄堂的殘破外表,很快就以其對解構主義獨特而復雜的詮釋獲得了外界的喝彩。接受采訪時,他剛剛在新加坡時裝周做完發布返回,他的08 春夏系列受到了各大媒體的好評。
如果說邱昊作為一名才華橫溢的新銳設計師,正在進入國際媒體的視野,那么作為合作長達8 年的搭檔,翹翹則儼然是邱昊的商業后盾。他們的店最早開在蘇州,后來遷至上海,在邱昊前往圣馬丁深造的兩年之中,她始終在上海經營One by One,而邱昊的進修費用,主要也是來自于他們將蘇州的店鋪出售之后所得的款項。“從2003 年到現在,一共開出了4 家店。我們的盈利狀況很好。”她告訴記者。
比起邱昊的設計,翹翹制作的服裝對穿著者身材要求不那么高,更適合日常穿著。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更為商業化”。“邱昊的這一塊目前還在做品牌形象,想要有些自我的堅持。”她說,“我這塊,也就是Neither Nor 這個品牌,我是想做得更商業化,把賺來的錢拿去做邱昊的后盾。我覺得這是理智的做法。”
香港的時尚撰稿人Dora Chan 去年為德國的出版機構daab 撰寫一本名為《亞洲年輕時裝設計師》(Young Asian Fashion Designers)的書,曾經特意在上海逗留了兩個月,研究中國的時尚業現狀。在她看來,中國時尚業目前沒有什么嚴重問題。“假貨是個問題,但我始終認為,只有你優秀,別人才會來抄襲你。而如果你真的很優秀,別人不管怎樣也會追隨你的。”她說。
何艷也持相同意見:“有人買假的,就有人買真的。前者不是我要的顧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