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從2003年開始的"自助游",給香港的首飾業帶來了新機遇。"自助游"自2003年7月推出以來,一年內就有超過260萬內地客到港旅游,為香港提供約144億元旅游收入,而其中香港的珠寶業就大為受惠。謝瑞麟公司依靠與旅行社合作,生意蒸蒸日上。僅去年營業額就達4.7億港元,成績喜人。
在大的形勢鼓舞下,破產后的謝瑞麟本人,也開始積極與債權人斡旋談判。據專家分析,即使謝不提出債務重組,他為期4年的破產令,也會很快解除。屆時,若無人申請延長他的破產期,謝便無需繼續還債。但他認為"我欠人錢,有生之年都要還",故選擇以"個人自愿安排"方式解決事件,此方法可將曾經破產的紀錄"徹底清除"。謝于過去4年,一直與債權人商討還款方案,雙方最終達成共識,謝只需償還其總債項的6%,即1380多萬,所有債務可以一筆勾銷。最終他在破產令到期前22天一舉"洗底"。另外謝還多次強調,珠寶行業最講誠信,因此即使破產令已正式解除,他仍會積極想辦法還清全部欠款。
回復自由身后的謝瑞麟透露,破產后他一直出任公司珠寶顧問,仍然堅持返回公司上班。
性格桎梏
謝瑞麟被香港高等法院法官宣布破產后,有人評價道,雖然他曾經歷過"三起三落",在經濟界十分堅韌,"見招拆招",但"今次被要求破產,可能會返魂乏術,要絕跡于香港商場了"。未曾想,謝氏仍能屹立不倒。知情人透露,謝氏的珠寶生意一直都賺錢,除了本地、國內,亦有出口。況且,謝氏在十多年前,屬于最早一批招待旅行團售賣珠寶的首飾商,而且辦得非常成功,在歐美、東南亞、中、日、臺灣的旅游業中,都建立了知名度。從年報上看,2004財年,謝瑞麟銷售收入為9.56億元,利潤750萬元,為近年首次出現利潤,可說公司經營業績已然出現曙光。但是這次"廉署拘捕"風波事涉謝瑞麟的核心業務,前景如何,實在值得關注了。
據謝瑞麟的員工所述,即使謝貴為上市公司主席,仍保持勤奮工作的習性,可以一年365天投入工作,因為他喜歡以賺錢多少來評定自己的成就;可能因為他把錢看得太重,因而使自已陷入地產的淘金游戲當中而不能自拔,即使他在珠寶界打滾40年,在行業內享有崇高的"江湖地位",仍然不能走出個人性格的桎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