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寶之家將長期發布“美寶創造者”珠寶設計美學專屬文章,并在適當時間舉辦《美搭·美寶---IP系列巡展》。
美寶創造者023:張亞楠小姐
張亞楠
1982年生于北京
畢業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工藝美術系 金屬藝術專業
職業珠寶設計師認證資格
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會員
中國玉文化研究協會會員
LAN珠寶設計總監
所獲榮譽:
• 2003年以美術學部全國第2名的專業成績考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多款設計作品選登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建院50周年 教師作品集》
• 2005年11月 作品《百年好合》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首屆黃金藝術品設計大賽中獲得入圍獎。
• 2006年4月 作品《衍》在第三屆中國淡水珍珠首飾設計大賽中獲得一等獎。
• 2006年6月 作品《SUNNY FLOWER》、《心欞》在2006 “愛心·希望”杯珠寶設計大賽中包攬一、二等獎。
• 2006年9月 作品《流光溢彩》(《DAZZLING BRIGHTNESS》)入選香港 2006 國際珠寶設計創意大賽決賽。
• 2008年2月作品《充氣》獲得第五屆“中國金都杯”黃金首飾設計大賽二等獎。
• 2009年8月作品《H2O》獲得第六屆“中國金都杯”黃金首飾設計大賽新銳獎。
• 2009年8月作品《共同的夢想》獲得第六屆“中國金都杯”黃金首飾設計大賽入圍獎。
• 2011年11月作品《充氣》系列入選國際金屬藝術展。
• 2015年3月作品《小龍女》榮獲中國珠寶首飾設計制作大賽文化傳承獎。
• 2015年作品《小龍女》作為首位亞裔設計師作品榮登于英國頂級奢侈品雜志《LUXURE》。
• 2015年4月作品《蕙質蘭心——墨蘭》于佳士得拍賣成功。
• 2016年作品《蕙質蘭心——墨蘭》刊登于英國頂級奢侈品雜志《LUXURE》。
真善美一體
中西方審美價值的取向,由于文化背景的差異,表現出各自的側重。以善為美是中國傳統文化堅持的原則,其核心是“善”。儒家思想對美的追求集中表現為對仁義道德的推崇、對高尚為的肯定,表現為某種超越性和永恒性。而西方傳統文化則堅持以真為美的原則,其核心是 “真”。作為價值范疇的“真”,是認識的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一,西方藝術的求真品性就與其思維形態緊密相關。
“小龍女”誕生
我平日里喜歡鉆研中國的傳統文化,與其說是興趣所在不如說是癡迷般的沉醉在其中。理所當然,我的作品大多是以傳統文化為創作靈感而迸發。在我眾多的珠寶作品里較有代表性的是“小龍女”系列。我坦言這一系列作品靈感來自于一個偶然,但背景頗為艱辛。這是我在LAN珠寶的第一個系列作品,“龍”這個主題在珠寶創作中無論是經驗豐富的設計大師還是新潮靈活的年輕設計師都會感到壓力頗深,它不只是一個形象那么簡單,它的背后蘊藏的含義也是設計師需要反復推敲的難點。
為此我在“龍”這個傳統形象上做了相當深刻的研究。因為中國歷史上各種龍的樣式不勝枚舉,各大國際品牌一線珠寶也有許多相同題材設計,無外乎是把不同時代的龍紋來來回回地搬到珠寶上,如果說這就是設計,我不甘心,我只想要做與眾不同的。
創作初期,我在手機地圖上搜遍了北京所有熱門和冷門的古籍圖書館,挨家親自拜訪,不夸張的講幾乎查遍了所有與“中國龍”有關的書。每一種龍的形象和可能用于創作的資料我都認真的記在了筆記上。但畫來畫去,仔細比較,我發現它們除了因朝代更迭,在外形表現上略有不同以外,作為設計元素都沒有太多新奇之處。而這時候已經過去一個月的時間,我特別沮喪,幾乎想放棄,想轉向保守的設計方案時,一個偶然間,我在潘家園舊貨市場的書攤上翻到了一本舊書。書皮因翻閱次數太多而脫落,紙又黃又脆,但書里明確記錄了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龍是如何進化演變的,線索很清晰。”就這樣我如獲至寶,果斷從這本書開始,一點點去發現龍的演變歷史。
在進化篇中我驚訝的發現,在中國的龍文化中龍是分公母的,說文解字中記載:“母龍曰蛟”。“龍這種貌似只有在神話傳說中出現的生物,究其明晰的進化歷史,而且竟然還有雌雄之分!”這樣的收獲使我變得異常興奮,于是開始搜索“蛟龍”這種神物,走訪了好幾個民俗與考古方面的老師,每次的訪談都不斷的啟發我對于龍的感受和認知,在大量的閱讀和實踐之后,很平靜的一個瞬間:“祥瑞的蛟龍盤于云端,興云布雨潤澤萬物,集力量與優雅于一身,這不正是當代女性所具有的特質么!”我找到了設計的突破點,在靈感的驅動下,再一次將中國歷代上百種龍的形象仔仔細細通順了一遍,發現“蛟龍”形象以春秋戰國時期最具代表性。所以,我決定將春秋戰國的龍型為原型,并在造型設計過程中將傳統蛟龍的形象重新解構,提取其差異化特點,重點強調女性化視覺元素,比如微微上翹的唇;大大的杏核眼及長長的眼線;云耳和發卷等,以擬人的手法描繪出一只優雅、獨立、勇敢又可愛的蛟龍。
“Dragon Lady”為中國傳統文化正名
漢語龍的正確譯名是“Loong”,而不是西方惡魔的代名詞“Dragon”。清代基督教傳教士以撒旦代名詞“Dragon”翻譯漢語的龍,不但以一神教核心思想顛覆東方世界流行的多神教,而且無視中國歷代正史的記載。“Dragon Lady”在西方語言中意為強悍跋扈、既危險又誘人的女性,多為貶義。因此,我決定把蛟龍的形象作為這次創作的主體,重新詮釋“Dragon Lady”這一概念,為中國傳統文化正名。
“小龍女”一條項鏈可以根據不同的場合需要組合出5種戴法,一經推出深受各位女士的喜愛,成為LAN珠寶當年年度銷售冠軍單品。在2014-2015年度中國寶玉石珠寶首飾行業協會舉辦的大型珠寶設計與制作大賽中,“小龍女”也獲得了“最佳文化傳承獎”,并首次以亞裔珠寶設計師作品的身份登上了英國頂級奢侈品雜志《LUXURE》,很多外國時尚界大師對這個作品也是愛不釋手,再一次證明了藝術是不分國界的。
而在“蕙質蘭心”系列作品中,我將蘭花的知識分子氣質與民族的內斂風華相結合。我相信中國人對其有根深蒂固的民族情感與性格認同。“蘭”又同“瀾”諧音,作為LAN珠寶的另一品牌符號再合適不過。很多國際珠寶品牌都曾用過蘭花的造型進行過創作,多選用蝴蝶蘭等花瓣飽滿的品種作為原型,而我在“蕙質蘭心”的創作中,特意選取了中國蘭花品種作為原型,花瓣纖細靈動,極具精神性。在作品表現上更融入了我對繪畫的熱愛,結合了中國繪畫技法,充滿東方感的審美情趣。
中國畫——這種因墨跡無法修改,只能一氣呵成的藝術形式,其中的黑白,就是中國哲學的陰陽,兩者互生互動互為始終,這是我們古人對世界認識的高妙之處!我選擇了被稱為“中國蘭”的“墨蘭”作為設計元素,以黑白兩色鉆石的漸變鑲嵌表現國畫中的“墨蘭”技法,以寫意的手法將一支風姿素雅,幽香清遠的“花中君子”環于頸間,表現了我們中國崇尚謙遜獨立的人文精神和獨特的審美情趣。這件傾注了無比熱情的作品在佳士得拍賣上,被一位神秘買家高價收藏,再一次驗證用心的作品是一定會被讀懂的。
近些年“文化”、“中國設計”、“原創”這些高頻率字眼常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在多元化、信息化的當代社會,設計師要真正被認可并形成獨立的風格是其追求的目標,同時也是衡量的標準。我認為經過設計師獨立思考的作品可以稱之為原創——帶著強烈的時代特征與個人風格,就是你想說的話,就是你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