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撤出珠寶市場,柜臺空蕩蕩的。中國新聞網吳華麗 攝
偌大的市場里,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家珠寶商在堅守陣地。有些三三兩兩湊在一起打牌、下象棋以打發時間。中國新聞網吳華麗 攝
1月15日,入冬的瑞麗依然艷陽高照,這里被稱為中國翡翠的源頭,擁有中國境內最大的毛料市場,吸引著來自中國各地,以及緬甸、印度、巴基斯坦、泰國等亞洲國家的客人。自2012年翡翠行情遭遇寒冬以來,昔日熱鬧非凡的交易場面一去不復返。
吃過午飯,珠寶街的許多商家都聚集在一起打牌、下棋,這樣打發時間的日子已經持續幾個月了。
“都好幾個月沒開張了!”許志祥無奈地告訴記者,2012年以來,翡翠遭遇寒冬,他所在的商城有很多商家挺不住,已經退出了。
記者隨后走訪了瑞麗珠寶街等多個珠寶商城。商家普遍反映,2012年以來,翡翠成品成交量明顯下降,部分商家下降了80%。低端翡翠價格出現小幅度下跌趨勢;中高端翡翠成品的價格漲幅不大,保持平穩;高端翡翠成品處于上漲態勢。但整個市場都是有價無市的狀態。
“小商小販還能轉讓退出,像我們的店投入這么大只能硬耗下去。”福建的張老板今年決定提前回老家過春節。他告訴記者,中途退出的多是一些經營米柜的商家或者是半路出家的,“像我們這種做了10多年的,很少有人會放棄。”
業內人士分析,翡翠市場遭遇寒冬,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國際經濟環境的不景氣給翡翠市場帶來了沖擊。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以及中國整體經濟環境的嚴峻,人民可支配收入占GDP比例相對縮水,購買力有所下降。特別對于價值動輒上千萬的高端翡翠,不少買家開始持觀望態度。
另一方面,翡翠市場開始進入自我調整的狀態。亞洲珠寶聯合會翡翠研究會會長姜晉松認為,“過去的幾年里,翡翠行情好,利潤高,大量游資注入讓翡翠市場,出現翡翠無價、低質高價的‘虛高’景象,也導致很多買家持觀望態度。現在隨著市場不斷規范,部分游資開始撤出。從長遠來看,翡翠市場經過這樣的調整將步入良性平穩的發展。”
針持續的冷清,瑞麗市文產辦主任儲運春與姜晉松的觀點不謀而合,“暫時的翡翠遇冷是市場經濟的必然規律所致,其實是整個行業的理性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