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地亞:和平街13號的鉆石,見證泰勒盟誓
69.42克拉的“泰勒伯頓”鉆石來自南非的普利米爾礦,世界上70%的鉆石礦由戴比爾斯公司把持,由他們分發給各地的看貨商,看貨商加工后將成品銷售給珠寶商。
1970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伊利莎白-泰勒頸上的項鏈吸引了最多注意。這是一顆名為“泰勒伯頓”的鉆石,達到69.42克拉。伊利莎白-泰勒已經去世,李察-伯頓也早已去世,而這顆鉆石和他們的愛情一起,將永遠被銘記。
伊利莎白-泰勒一生摯愛珠寶,第二次婚姻之后,李察-伯頓將“泰勒伯頓”送給她,就算世人都遺忘,這顆石頭也會記得他們曾經的盟誓。沒有人知道這個鉆石的價格,不管是伯頓,還是銷售商卡地亞都沒有正面證實過。
這個鉆石來自南非的普利米爾礦,據傳是由一個牧羊童在1966年撿到。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稱得上寶石級別的鉆石有90%來自南非。而南非的大部分礦產資源都掌握在一家名為戴比爾斯的公司手中。他更愿意將戴比爾斯稱為“英國公司”,雖然這家公司的總部設在南非。這家公司在19世紀由英國人設立,伴隨著“日不落帝國”的輝煌掌握了南非、印度的絕大部分鉆石礦!艾F在世界上70%的鉆石礦都是由他們分發給各地的看貨商!
據上述人士介紹,戴比爾斯將開采出來的鉆石礦銷售給看貨商,看貨商加工之后再將成品銷售給諸如卡地亞、梵克雅寶、蒂凡尼等珠寶商。
和平街13號
當左岸、右岸各自成為某種符號代表,巴黎也就不再僅僅只是一座城市。這里有太多讓人傾心向往,歷久彌新的東西。和平街作為卡地亞的代表,已經走過百年。
這棟5層樓的城堡式建筑矗立在街口,櫥窗外面經常有人駐足圍觀。紅色大珠寶盒的裝飾在整條古老的名店街上引人注目。
1899年,卡地亞創始人之子阿爾弗雷德卡地亞將珠寶店遷至此。當年這里曾是酒店,現在卡地亞的一樓大廳就曾是酒店的兩個大堂之一。大廳里列著12根圓柱,19世紀的氣氛仿佛還停留在這里。
除了展示的功能之外,這棟樓更為重要的是制作珠寶首飾。三樓、四樓、五樓都設有珠寶工作室,卡地亞的珠寶師、鑲嵌師、拋光師、鐘表師、鑄造師都在這里工作。他們都畢業于法國藝術學校,而且大多數工藝師都具有20年以上的工作經驗。
每一件卡地亞高級珠寶都有整個設計團隊完成,從開始設計到最后完工需要幾個月至幾年不等的時間。
自從阿爾弗雷德將珠寶店遷到這里之后,卡地亞再沒有搬遷過。阿爾弗雷德繼承了父親的事業之后,轉變了思路,希望將卡地亞推向世界。于是他將自己兩個弟弟找來,拓展英國、美國等地的市場。在他們三個人的努力之下,卡地亞才有了紐約以及倫敦的珠寶店,并走出法國,開始為更多名流熟知。
400顆以上的鉆石挑選之一
從挑選到最后一步工序,卡地亞的每款珠寶要經過9個步驟。
挑選與購買寶石是制作的第一步。據卡地亞公關介紹,卡地亞所選的鉆石,必須從400顆以上的鉆石中挑選最光彩動人、色澤渾然一致、最高品質的才能使用。
尤其在挑選5C鉆石的時候,除了色澤等級、凈度、切割之外,卡地亞還要測量火彩與白光色澤,等級(Color)只選擇D到H,凈度只選擇FL到VS2,而切割則必須達到極好(Excellent)或者非常好(Very good)。據其公關表示,在全世界的鉆石庫存量中,僅有2%的頂級鉆石可以成為卡地亞的5C美鉆之選。
設計師拿到甄選過的寶石后,會先針對寶石本身的特質,如形狀、大小、發光度等在圖紙上繪出多款的設計雛形。在這些設計出的效果彩圖上,會詳細地標出顏色和尺寸,之后還要進行多次的審稿、討論和修改。
拿到設計圖之后,鑄造師將設計草圖以軟蠟或硬蠟雕磨成型。而后在模型上挖出寶石鑲嵌所需的洞孔,再以模型測試寶石的擺放,獲得最佳的鑲嵌位置,同時將模型上色,以感受寶石排列發出的色澤感。寶石則需歷經完美切割、排列組合后拍照、計算寶石重量、切割、拍照、再制作金屬模型加以熔化后,計算金屬重量等復雜程序。完成這一步,才算是計算步驟的完成,并要經首席設計師審核后,決定最后的理想款式。
接下來,就開始切割鉆石以及雕琢寶石,并以延展性的銀質材料定初坯。
最關鍵的是寶石鑲嵌。不同的寶石需要不同的鑲嵌手法。
之后的程序就是固定珠寶、打磨拋光。最后,為了進一步展現品牌的力量,每款珠寶上都要雕刻卡地亞的標記與編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