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博園A片區阿聯酋館和土庫曼斯坦館對面有一個貴金屬寶玉石產品咨詢服務站,游客在園區購買了貴金屬寶玉石商品,可憑購物發票或憑證前往咨詢。然而,從6月份開設至今,服務站總共只接受了一百余件咨詢。知曉率不高是服務站“冷清”的原因之一。
一天最多咨詢十余件
貓眼石、水晶、青金石……在一些亞洲國家的展館內,來自當地的特色寶石成為了熱銷紀念品。為了保證游客的利益,世博會組織者在A片區設立貴金屬寶玉石產品現場咨詢服務站。游客在購物前可前來咨詢,或憑購物憑證檢測。
工作人員介紹,服務站可以對游客在園區展館內購買的寶玉石類商品進行鑒定和咨詢,“但如果游客需要提供鑒定書,或者對產品內含有的礦物質成分做精確的分析,則需要到園區外的上海市貴金屬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站。”
工作人員表示,從6月份設置咨詢服務站至今,接待的咨詢和檢測的商品大約百余件。服務站每天都開放,游客可在9時30分至22時之間前往咨詢。
購買時索要購物憑證
早報記者發現,雖然服務點開設至今已有一個多月,但游客對這樣一個服務機構尚不熟知,加上沒有道路指示標志,難免會造成服務站“門庭冷落”。
記者昨日在世博軸、中國館等區域分別向6位世博志愿者詢問服務站的具體位置,但答復大多為“不清楚”、“或許設置在園區外”之類。問訊處的工作人員表示,從世博導覽圖上無法找到服務站的位置。最終,記者通過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輾轉得知服務點就在阿聯酋館和土庫曼斯坦館對面。
工作人員介紹,咨詢中發現展館中出售的珠寶玉石良莠不齊,游客前往咨詢時也存在一些實際商品和發票上的商品名稱不符、等級差異等問題。工作人員表示,貴金屬寶玉石質量分析耗時不長,做分析只需幾分鐘。
“一些稀有寶玉石不為人所知,工作人員又可能翻譯不當,往往引發誤解。”服務站工作人員舉例說,有一對游客夫妻購買了一塊青金石,中方工作人員并不懂行,字面翻譯就是其中含有金子,事實上青金石上的斑點是黃銅。所以,游客購買這類紀念品時,一定要索要購物憑證,根據品名來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