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3美元/盎司!這個曾貼在黃金身上的國際價格標簽如今卻挪到了在人們眼中更為貴重的鉑金身上。上周五,倫敦現貨鉑金以此價格收盤,而在同一天,紐約黃金期貨價格報收于752.2美元/盎司。這意味著比黃金稀有得多且生產成本更高的鉑金在國際市場上卻只比黃金貴了50美元,溢價率僅6%。然而,目前滬上鉑金首飾報價為365元/克,而黃金226元/克,兩者仍存139元價差,溢價率高達61%。記者的調查顯示,鉑金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大落竟與汽車業的衰退關系密切。
國際鉑金價與黃金“持平”
在貴金屬市場上,鉑金身價歷來遠高過黃金、白銀。然而,隨著近期國際商品市場陷入熊市格局,這些貴金屬之間的比價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根據最新報價,倫敦現貨鉑金價格近期維持在800美元/盎司左右,這一價格已經與目前黃金期貨的價格十分接近。從上周的走勢來看,鉑金價格正在亦步亦趨地靠近黃金。上周三,紐約黃金價格報收在780.5美元/盎司,鉑金報803.5美元/盎司,鉑金與黃金的比價為1.02,溢價率為4.1%。然而,上周四鉑金跌至796美元,黃金收于765.5美元,兩者價差進一步縮小,溢價率不足4%。這意味著鉑金基本上已經與黃金“平起平坐”了。此外,倫敦白銀上周收報在9.62美元/盎司左右,黃金與白銀的比價竟然高達81,遠遠高于歷史平均水平且已經多年未見。
“鉑金和白銀價格在今年下半年的跌速和跌幅都遠遠超過了黃金,這應該是導致比價關系出現如此畸形的重要原因。”對黃金頗有研究的國泰君安期貨理財二部副總經理葛成杰說。從國際金融市場的貴金屬走勢來看,今年上半年商品期貨價格全線走高,貴金屬也屢創新高,3月份鉑金價格曾一度達到2168.5美元/盎司,當時黃金期貨價格也創下歷史新高1033.9美元/盎司,鉑金價格是黃金的兩倍。然而,今年下半年以來,兩者之間的比價逐漸縮小,并呈現加速態勢。在9、10月份鉑金較黃金價格還高出20%左右,而到了11月下旬鉑金較黃金溢價率已經不足8%,這幾天溢價率則又進一步下降到了4%,價差所剩無幾。
顯然這期間鉑金最“受傷”。今年10月下旬,鉑金創下了年內新低780.5美元/盎司,該價格比歷史巔峰跌去了64%;黃金也曾在當時創下681.7美元/盎司的年內新低,然而黃金卻只相比高點跌去了34%。“鉑金的暴跌與黃金的抗跌顯然最終縮短了兩者的差距,說不定過些日子鉑金的價格要比黃金更低,這并非沒有可能。”葛成杰表示,黃金的金融屬性令其終究擁有“不敗金身”。
國內鉑金飾品依然尊貴
順理成章的是,國際市場鉑金暴跌也令國內現貨市場的鉑金刮起了降價風。從上周三起,上海黃金飾品行業協會再度下調了鉑金飾品基準零售價,從前一日的每克370元下調到了365元,但黃金價格沒有下調,仍然為此前下調后的226元/克。記者在調價當天走訪了多家金店,以老鳳祥銀樓為代表的滬上傳統金店已經將價格翻牌,鉑金365元/克,但淮海中路上一些號稱港資或外資的品牌店里,鉑金價格則在380元/克左右,有的甚至掛牌408元/克。
金店工作人員表示,鉑金是從三四年前因鉑金鉆戒而開始受到人們關注的,價錢從最初的220元/克穩步上升,到今年三四月份,走出歷史高價620元/克,當時深圳等地甚至還報出1000元/克的天價。金融危機爆發后,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上鉑金價格紛紛回落。
值得關注的是,上海鉑金飾品在今年上半年最高曾達到了610元/克左右,黃金價格當時最高也賣到了285元/克,與國際市場上當時兩者的比價基本上一致,即鉑金價格為黃金價格的兩倍左右。然而,如今國際金融市場上兩金價格已經基本持平,但國內鉑金的價格卻仍然比黃金每克高出了139元,是黃金價的1.6倍,溢價率高達60%。
國內市場上的鉑金大有“跟漲不跟跌”的意味,國際市場現貨鉑金價格比高點跌去了64%,而國內鉑金飾品價格實際上相比最高點僅跌去了39%。
汽車業衰退拖垮鉑金
“其實很多人并不知道,鉑金主要還是應用在工業領域上,它的根本屬性還是商品而并非金融產品。”威爾鑫投資機構總經理楊易君告訴記者,鉑金的價格主要受工業需求量的影響,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是拖累鉑金嚴重掉價的罪魁禍首。
據統計,國際市場約八成鉑金運用于汽車業需求及其他如化學、玻璃、電子工業需求。從2000年開始,汽車行業對鉑金的需求快速增長,直接導致鉑金行情大幅上漲。但今年金融危機席卷全球,汽車業受到巨大沖擊,各類工業行業對鉑金的需求都直線下降。鉑金市場供大于求,行情出現快速下滑。
國金期貨黃金分析師牛野指出,鉑金是凈化汽車尾氣的一種催化劑,它主要的需求方是汽車產業,金融風暴來襲后,汽車需求量的急劇下降,讓鉑金的價格也進入了下跌通道。全球最大的汽車業廠商通用汽車公司在上周5個交易日內,其股票價格在紐約市場上跌去將近一半。福特汽車公司和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的股票也暴跌。汽車行業接二連三的壞消息讓鉑金的工業需求受到重創。
貿易商囤貨成本高
楊易君告訴記者,在國人的眼中,鉑金的分量似乎比黃金更重,因為全球生產的鉑金飾品中,中國市場的消費量占到了大約50%,而在工業領域上的需求量并不多,因此價格方面受到工業生產需求上的影響十分微弱。
然而,鉑金在中國市場上的特殊性還在礦產資源儲量上。據了解,中國鉑族元素礦產資源很少,其儲量不及世界儲量的1%,只能滿足需求量的百分之幾,主要還是從南非等國進口。“一方面進口的渠道相對有限;另一方面國內從事鉑金進口的貿易商也不多,我國鉑金首飾的生產起步較晚,目前只有少數地區的廠家生產鉑金飾品,這樣一來,貿易商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就壟斷了產品價格。”楊易君說,目前鉑金的成本,加上進口附加稅應該在200元/克左右,按照目前賣價他們還是賺錢的。但是,“很多貿易商在上半年囤積了一些鉑金原料,他們不愿意大幅度降價,否則他們就要面臨虧損。”
葛成杰也強調,貿易商前期進貨成本價加稅恐怕至少合300-400元/克,因此,即使國際鉑金價與黃金價對接,上海鉑金飾品也不可能與黃金飾品同等價位。
鉑金缺乏價格指引
商品現貨與期貨價格間存有互相滲透的關聯性。但在接受采訪的多位黃金期貨分析師看來,國內鉑金價格之所以仍然高高在上的另一大原因是,國內尚未推出鉑金期貨,而上海黃金交易所也沒有鉑金的現貨電子盤交易。
“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鉑金現貨市場價缺乏指引。”葛成杰認為,上海黃金期貨推出之后,黃金的價格走勢就進入了與國際接軌的通道,國內金店的飾品價格在今年多次進行了調整,并且調價的速度和頻率都較過去有所提高。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沒有公開競價的交易平臺,使得國內的進口貿易商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擁有了定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