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購物季,商家樂不起來
70%的顧客只買打折最兇的產品,然后掉頭就走
美國剛剛過去的“黑色星期五”購物季首日開局不錯,銷售額比去年增長了3%,雖是三年來最差的表現,但在全球金融危機、人人捂緊錢袋的時下,已經好過預期。但美國媒體警告說,銷售額的增長是以商家犧牲利潤、大打價格戰為代價的,由于經濟危機的惡化,今年購物季的前景不容樂觀。事實上,周六周日消費已經出現下滑趨勢。
商家犧牲利潤賺人氣
美聯社報道說,10月份美國零售業遭遇10多年來最嚴重的寒流,所以它們普遍不敢對年底的促銷季抱太大期望。為了不讓“黑色星期五”業績太難看,有的商家從深夜就開門迎客,有的不惜血本提供非常優惠的折扣。記者當天在洛杉磯北部的一家Nautica專賣店購物時,打著哈欠的保安說,商店從昨晚10點半就開門了,目標是24小時不打烊。而在洛杉磯新坡海灘的奢侈品專賣街,阿瑪尼、古奇等名牌都推出了罕見的一折優惠。
“黑色星期五”的銷售統計開始于上世紀90年代初。由于這個數據幾乎占據了美國全國零售商全年銷售總額的10%,因此也成為華爾街分析師觀察美國零售業的重要指標。總部設在紐約的一家零售咨詢公司說,上星期五全美的零售業績約為10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如果扣除通貨膨脹因素的話,今年這個銷售數字幾乎與去年持平”。這個結果雖然已經好過預期,卻無法令人滿意。去年這個指標比2006年大增了8.3%。該公司表示,它們無法確定今后幾天能否保持這樣的勢頭。客戶成長咨詢公司總裁強森說:“雖然黑色星期五的銷售數據表現還不錯,但不能據此預測整季表現。在如此困難的經濟環境中,這股動力能維持多久?”
人均消費可能比去年降三成
《華爾街日報》1日報道說,促銷季節頭兩天的數字比較強勁,但周六以后就開始“退潮”。70%的顧客到商店只買打折最兇的產品,然后掉頭就走。市場分析公司NPD集團的分析家科恩對美聯社說,“整個促銷季開頭有些亮點,接著就充滿了擔心”。分析家指出,這次黑色星期五雖然也出現了大量人流,但顯然沒有去年6600萬人同天購物那么壯觀,某些地方的銷售只紅火了一天,周六開始就直線下降。路透社報道說,全美零售業聯合會預計,今年整個購物季的零售業績約為4704億美元,是六年來最低水平。另外一些分析家則認為,這是20年來最差的節日銷售成績。蓋洛普公司的調查則顯示,今年圣誕季美國民眾平均將花費616美元購買禮物,比去年減少29%。調查發現,銷售火爆的依然是沃爾瑪、塔吉特等低價超市和百思買等低價電器店。奢侈品店的銷售明顯減少。
《華爾街日報》說,大幅折扣可望延續到“網絡星期一”,屆時消費者上班時會在網上繼續購物。83.7%的商家決定針對網絡購物推出特別折扣。即便如此,銷售成績也不理想。研究網絡銷售的公司Comscore說,今年感恩節和黑色星期五的網上銷售業績僅比去年增長了2%。全美零售業聯合會發言人戴維斯說:“我們綜合考慮了所有因素,意識到黑色星期五拯救不了整個銷售季。零售額固然可喜,零售利潤則是另一回事。它們賣的每件東西利潤都薄得像刀片。”
亞洲年末消費意愿也不高
在其他地方,傳統年末購物季也較往年慘淡不少。在日本,主婦之間為了減少購物支出,流行共同購物,然后平分。據日本百貨店協會表示,日本百貨公司的銷售額已經大幅下跌,其中藝術品、昂貴的珠寶和腕表受到的沖擊尤為沉重,10月份的銷售額下降了13.5%。
一直以來,12月都是香港的消費黃金檔期,但有機構于上月中旬公布的一項消費者信心指數卻顯示,香港市民的消費意愿比2003年非典期間還要差,今年圣誕預算消費額較去年急跌44%。據記者所見,在過去一個月,香港大部分商場已經紛紛展開圣誕宣傳,折扣力度之大近年來罕見,但營業額卻還是比以往減少。以銷售高檔汽車為主的富利堡汽車集團,首次以低至六折的虧本價舉行48小時清倉行動,估計此舉最后要虧本1000萬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