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輝和陳世英暢談珠寶設計
主持人馬驤:
您很特別的,您的胡子很有感覺。
李輝:
我建議你60年之后再留胡子。
主持人馬驤:
一說年頭,30多年的磨礪,李輝剛才說有些人經過30多年還是一個匠人,可能有的連匠人還沒達到。剛才提到《完全時尚手冊》12年了,你感覺自己這12年怎么磨礪出來的?
李輝:
我只是去看了很多東西,然后希望能跟大家分享這些東西。到現在還沒有覺得厭倦,還能做下去的理由,就是因為在我的工作跟生活里面,經常能夠遇到像這樣的大師,所以這個可能是支撐我們或者我自己的一個理由。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我們的廣告客戶一直跟了我12年,也剛剛去貴州對他們專門進行了拜訪跟感謝。
主持人馬驤:
背后的支持非常重要。
李輝:
還得說我爸我媽也支持我。
主持人馬驤:
家人不能忘記。特別我覺得做一件事情做時間長了容易煩,不管做電視還是珠寶設計,應該都是這樣。做電視,李輝可以通過您認識一些其他的大師,不斷更新東西。您是怎么樣找這樣的支持,我看您2000年時還有一段時間需要自己修行,是因為空洞造成的還是其它原因?
陳世英:
其實有兩個原因,因為一個好朋友也是我在思想上一個啟蒙老師,他突然間走了。從那個時候因為他人生的哲學,包括佛學對我影響是非常深刻的。那他走了之后,我在思想探索那個領域里面,好像找不到一個靠山。所以從那個時候也是一個機緣,碰到一個師父,我就跟他去周游列國,去很多地方,從那個時候就慢慢就對萬物好像沒關系,完全就在一個精神的層次里面去探索這個無限的一個精神世界。但是大概半年之后,我就想怎么樣把這個無限的一個思想世界在現實有限的一個物質世界去突破。從那個時候,就學了怎么把自己的思想組織跟新的一個念頭,懂得怎么把它分開,再重組。所以呢從那個時候開始,又開始對萬物又產生了興趣,所以從那個時候開始,看見所有的事都有它的生命,有它的特性,所以才開始有一個無限的一個想象的一個念頭出來,到現在很有自信的說,一直下去應該在創作方面都沒有問題了。
李輝:
我覺得他其實這些年變化挺大的。我第一次見到陳先生的時候他跟我說了三句話臉就紅了,那個時候其實他也有自信,他也有很多心里的想法跟希望能夠實現的在設計里面的一種感受,但是那個時候他很少跟人交流的關系,可能也是因為剛剛從那種半出家的狀態里面回到自然的生活,那個時候好像很艱難,要跟他溝通或者跟他做訪問的時候,都需要跟攝影師說別跟我們說開始了,我們就在那聊天,讓他不知不覺中跟我做完了訪問,然后說謝謝您的時間。他就說啊,做完了?這些年慢慢的社會上,特別是頂級的設計界的認可,讓他找到了自己的表達方式,他現在特別清晰地知道了自己的方向,而且這個方向也是令他很順利地走到現在。
主持人馬驤:
在游歷或者解放心靈的過程中,在這之前之后的作品拿過來比較過嗎?
陳世英:
有比較過,自己的作品以前停留在一個方面,在珠寶方面偏向于一種工藝,現在就注重一個材質,還有作品的靈性,還有想把內心的感覺完全在這個作品上展示出來。
主持人馬驤:
可以說原來還是水是水,這是一瓶水,現在可能再做一樣同樣的作品看不出是一瓶水,但能從中體會到海洋的感覺,我不知道對不對?
李輝:
我有這種感性。
陳世英:
水是可以低的,很低的,水永遠是很謙虛的,所以從這種謙虛里面才可以有新的學問,新的啟發。這是我對水的感覺。
主持人馬驤:
有一個網友說,我們一般說珠寶就是幾克拉幾克拉,這樣的心態應該是絕大部分去接觸珠寶人的心態,我怎么要得到一個大珠寶,然后再講究藝術性。在藝術性和價值方面可能很多人選擇后者,越值錢越好,這是大眾或者網友對珠寶或者鉆石的概念。新的概念或不一樣的概念應該是什么樣的?
陳世英:
因為我找的材質是不需要是最好最大的,但是我經常都有最大最好的東西在手上在做。但是最重要的,我覺得是精神的層次的作品,因為當一個珠寶到高的境界的時候展示的是里面的內涵。如果我們找到一個10克拉的鉆石,現在要1500萬,這個你去追追不進的,10克拉,15克拉,甚至超過100克拉都有,這個是無止盡的。但是我的理念是在既然追不到這個最大的話,不如去追求一個精神層次,追求一個藝術性的珠寶,把生活提升到藝術的境界,這是我的設計應該要面對的一個層面。
李輝:
陳先生,我覺得他說的是設計師的責任的問題,我覺得從實際的角度講,追求大一點的當然是好像有一個價值感在里面,可是實際上像陳先生剛才說的足色全美的鉆石,同樣的鉆石這樣的鉆石比中檔的鉆石差幾倍,你要求什么樣的?其實那顆鉆石的文化價值或者精神價值有沒有那么高?因為美是全世界人認同的天然感受,這個東西的美感達到一定層次的時候,可能跟這個保值的價值,從價值的角度來講可能帶有更高的附加值。
主持人馬驤:
說到鉆石,可能也是鉆石相關的銷售人員或者廠商做宣傳,經常說一顆恒久遠,鉆石永流傳這樣的,但是其實是藝術永流傳才有可能。
李輝:
其實叫精神價值永流傳,因為你相信愛永遠流傳,所以它才有了它的價值。
陳世英:
我選擇的材料,我覺得就算一克拉的鉆石,不管它白的,咖啡的,很多顏色的,但是我追求的在它的美,顏色對我來說,白是一個追求的方向,但是我追求整體的美,這是一個設計師應當賦有的責任。
李輝:
陳先生有一個作品是一組象,小象在水里玩耍,濺起來一串水珠,特別可愛,特別親切,這就是他說的他不追求的顏色,因為其實任何顏色在創作里面都是一個很天然,很自然的因素,最主要是怎么把它利用起來,讓它可愛起來。
主持人馬驤:
讓我腦海里突然出現一個作品,就是臺灣博物館里的翡翠白菜。還有一個網友問說陳先生的作品我們是不是能買到,大家一聽感覺不一樣,跟光光追求分量不一樣的感覺,也許有人想可以收藏。是不是挺難買的?
陳世英:
我一年做的作品才幾十件,但是暫時來說,我也不是說常常公開跟人家見面,這個怎么樣,到現在還沒有想。
李輝:
這樣吧,既然您今天已經到了新浪,咱們跟陳先生為大家邀請一個特權好不好,如果大家真的非常想看到,非常希望能夠體會一下的話,咱們找一個恰當的時間,幫咱們的這些觀眾還有咱們的網友安排這樣一個跟大師近距離接觸看他的作品的機會,給我們這樣一個承諾可以嗎,在您方便的時候。
陳世英:
這個是很感動的,這個提議當然歡迎安排這個活動。
李輝:
其實他的作品里面有很多元素,像高級定制的服裝一樣,有一些小環結,我們希望陳先生可以做一些大眾消費得起,或者能夠相對來說比較容易實現的作品,讓我們可以有普及的,可能是陳先生發展里面的第二步或者第三步。
主持人馬驤:
現在我聽出來了,現在還只限于觀賞的階段。
李輝:
像天安門城樓一樣我們只能感受到它的美,不能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