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的急劇升值正刺激黃金珠寶零售市場。
06年,周大福珠寶有限公司總經理黃紹基告訴本報記者,周大福正展開一個龐大的擴張計劃,"2008年、2009年、2010年每年需要開100多家店。"
"我們現在已經有583家店了,這個月將開出40多家新店,今年年底周大福店面總數能超越600家。未來三年至少將投入10億在銷售分店拓展上,到2010年,我們計劃在中國大陸的店面要超過1000家,銷售渠道員工超過3萬。"黃紹基介紹。
按照黃紹基的理解,中國內地所說的小康已經超越了能夠買5件家電的概念,而"應該是起碼買得起珠寶。"因此,他推測到2010年,步入小康生活的中國內地,將有2.5億以上的人口能夠消費珠寶。
40億圈地
周大福進入中國內地是在1989年,正當香港工業北移熱潮,周大福開始在順德建立珠寶鉆石打磨和加工工廠,后擴展到深圳,香港逐漸精減為設計中心。
1998年8月,周大福珠寶在北京建國門貴友商場開設了第一家品牌專營店,有近80年歷史的周大福正式進軍內地珠寶市場。前八年,由于受對外資零售業的政策限制和內地市場消費力的局限,周大福的大陸業務一直以珠寶生產為主,零售一直未能得以大規模發展。
與其他外資零售企業一樣,2005年開始,周大福一改過去以加盟連鎖、合資開店的方式,計劃在內地市場迅速發展自己的直營零售渠道。為此,周大福預備保持原有的200多家加盟店和合資店不變;同時在近3年的時間投入了10億的資金發展直營店,預計到2007年,公司直營店面從當時不到100家增加到400家,2006年開始,周大福中國內地所有的新店面全部為獨資。
與此同時,中國內地的黃金珠寶進入了前所未有的火爆周期,國內的黃金珠寶零售價迅猛攀升,2006年前4個月,黃金飾品漲幅就已超過30%。5月份,上海黃金飾品基準價、上海地區千足金飾品基準價紛紛大幅度上調,刺激了國內國際黃金珠寶企業紛紛轉向零售市場,周大福中國內地市場面臨激烈的競爭壓力。
2006年3月,周大福集團正式批準以40億元人民幣的資金支持周大福珠寶在中國零售渠道的拓展,并以迅速占領二、三線城市為目標。
"在華東、華南、中西、華北四大區域,我們布局都很平均,基本上每個地方都是占25%,幾年后,我們第一個要做的就是完成一個很完整的全國服務網絡來銷售,第二步就需要提升我們品牌的價值,增加產品的附加值。"黃紹基說。
目前,周大福的銷售網絡遍布香港、澳門、臺灣及中國內地100多個城市,擁有超過600家分店,其中香港擁有40多間分店,澳門4間、臺灣6間,余下的近583家分店都在中國內地,2007年預計周大福集團總銷售額超過100億元。
據周大福華南區人士透露, 按照計劃40億元將要開設400家分店,根據現在的發展進度,未來三年估計還將投入約30億元的資金用來支持新店面擴張,加上此次投資計劃,周大福在中國的總投入量超過了100億元。
從分銷到零售
"目前周大福還處于市場投入階段。2007年周大福總銷售額估計可以首次超過100億,但很大部分的利潤來源于公司黃金珠寶的代理銷售和珠寶本身的價值增長,內地的銷售渠道創造的利潤只能占到很少部分。"深圳羅湖一位珠寶代加工企業主分析。
深圳羅湖,聚集了全國珠寶銷售總量的近80%的生產量,這些企業基本上都從事三來一補的鉆石加工業。
"鉆石行業是一個壟斷性的行業,其中主要表現在資源的壟斷性,珠寶鉆石不是說誰有錢財就會買到,珠寶業是資金高度密集型行業,需要長期的合作積累彼此的誠信度,它的交易過程不是簡單的簽訂合同,很多人即使有錢,礦主也不會與之交易。"該人士認為。
周大福珠寶從原材料開始,打磨毛坯,都是從礦主(主要在非洲)直接購進。并且掌握部分礦的經銷資格,隨著近幾年礦石珠寶價格連年增長,通過加工轉銷黃金珠寶成為其最重要的收入來源,但是之前周大福能擁有的礦產資源相當有限。
而終端銷售渠道的擴張不僅要受消費市場環境的制約,更主要的是原材料來源和生產能力的局限。
近幾年,周大福一直在加拿大爭取新礦。據黃紹基介紹,近期加拿大確實有幾個新的礦床,質量非常優秀,周大福已經取得了經銷權,"我們能夠直接買到毛坯,礦主采出來我們直接購買。"
2006年,周大福在順德的新建鉆石加工廠房投入生產,這樣周大福的產能可以支撐一個月銷售超過50萬件的首飾,一年生產600萬到800萬件珠寶產品。目前周大福在順德、深圳生產基地的鉆石工人大約有3000人,另外首飾加工方面有4000人。
"近幾年,由于人工成本、管理成本越來越高,三來一補的加工利潤越來越低,一些有積累的加工企業都紛紛轉向銷售市場,目前,在旺盛的消費拉動下,渠道利潤仍然可以保持在15%甚至更高,這遠遠優于不到10%的加工利潤。"上述珠寶商說。這樣周大福也看到了在內地市場終端銷售的豐厚利潤。
(編輯:思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