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由Forevermark®永恒印記倡導的“承諾”主題活動走入了第5個年頭。一直以來,品牌先后與多位不同領域的翹楚攜手—— 2011年,陳數和劉雯與品牌共同 “開啟承諾”;2012年,湯唯踐行“許下承諾”;2013年,范瑋琪、陳建州伉儷“分享承諾”;2014年,趙薇 “相信承諾的力量”。今年,張靜初延續這段與“承諾”的約誓,以平和的態度和真誠的內心,加上對生活的熱愛和細微的關注,來講述自身的“承諾”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盛典更有多位業界名人參與其中:知名服裝設計師吉承,專門歷時半年,為該鉆飾大秀的模特量身定制數件華美禮服,將她對于“承諾”的理解融入到服裝設計之中。談到此次與Forevermark®永恒印記的跨界合作,吉承則表示“跨界而不離主題”:“本次為展示鉆飾的模特設計服裝,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在發揮我擅長的設計風格的同時,又能在'承諾'的主題下與Forevermark®永恒印記的璀璨美鉆相得益彰。在設計過程中,品牌給予我很大的發揮空間,讓我個人的風格得到充分的展現,我想這也是'牽手'與'承諾'關系最完美的體現。”
媒體:您佩戴了許多璀璨的鉆飾,你是如何將鉆飾與您的衣服搭配起來的?
吉承:首先,我也是一個女性,我也很喜歡珠寶和鉆石,它給女生賦予的意義已經不單是一個佩戴的配件。所以對我而言,在服飾和鉆石的搭配,首先我們要穿上裙。有的時候搭配的角度和出席的場合很是有關系的。對于設計師來說,我們在做鉆石和服飾搭配的時候,我們在領型,還有線條上,希望能夠凸顯鉆飾,但是又有穿著本身的品位和風格。
媒體:今天您來到Forevermark®永恒印記的承諾活動,Forevermark®永恒印記每年都和明星有跨界合作的款推出。現在很多服裝設計師也慢慢向其他領域跨界,做多元化的發展,您有這個打算嗎,向珠寶設計領域做一些突破?
吉承:隔行如隔山,對我來說做珠寶設計也是很難的。但設計又是相通的,我個人很喜歡跨界。因為跨界讓我學到不同的東西,在不同的跨界中,對我是一種成長。
媒體:您設計的“翅膀衛衣”,引起了一股風潮。現在很多珠寶的品牌也有出現爆款,我們Forevermark®永恒印記也有特別熱銷的款式。您覺得一件服裝,或一件珠寶能熱銷必須具備什么樣的特質,才能成為熱銷的基本因素?
吉承:從單純的產品來說,讓它成為爆款是具備很多因素。第一,我覺得是價格。第二,是它的實用度。第三,特點。產品本身,肯定穿著和工藝、和設計,都是很符合人性化的。它的特色,比如說我以前沒看到過,但是我又很想擁有,價格當然他得可以購買。
我相信在Forevermark®永恒印記的暢銷款,一定不是買不起的產品,一定可以買得起。所以我覺得這就是成為爆款的幾個因素,缺一不可,三個一定要連成一條線。如果特別貴,只是叫好不叫座。如果特別便宜,市場上到處找得到的,可能別人也不會特別想要擁有它,因為已經到處都是。現在對于我們來說,我們想把爆款變成經典,這種經典是我們怎么追求,讓它不斷地升級。同樣也把這個產品賦予更多的意義,就是我們做的“微光計劃”,我們能幫助到聽障的學生,我們每賣到一件“翅膀衛衣”就捐給這樣孩子們。每一個消費者買到產品,他覺得我可以幫到別人,這個很有意義,已經不單是爆款的概念。
媒體:“承諾”作為Forevermark®永恒印記品牌的DNA,您對承諾的理解是什么?
吉承:我特別贊同這次Forevermark®永恒印記的小承諾的概念。其實大承諾,比如像結婚,或者是一些人生中重大的決斷的時候,你覺得那個承諾是特別重要的。但我覺得不是,真正讓你履行的大的承諾,是一些小的,微不足道的一些小承諾。這次我也很感動,許多這些拍攝中的,比如說Forevermark®永恒印記拍的這些小的承諾是很打動人的。而且它其實是跟我們生活,很平凡的生活息息相關,可是又不容易做到的。
媒體:您怎么看待“牽手”和“承諾”之間的關系?
吉承:牽手是非常容易和簡單的動作,比如說小的時候,我們是孩子的時候,我們牽爸爸媽媽的手。當我們成長了以后,他們老了,我們去牽他們的手。戀愛、愛人之間的牽手更是正常的。手與手之間,因為手上有很多穴位是和心臟聯系在一起的,手溫的觸動感和心臟的跳動感,牽手是讓很多東西變得不一樣的。這么簡單的一個動作,其實是很容易做的。但是我覺得也是提倡大家能用牽手,去一直表現自己承諾的方式。
媒體:怎樣的一個契機吸引您參加和Forevermark®永恒印記的承諾活動,并成為合作伙伴之一?
吉承:從設計師本身來說,我們在每次設計服裝,我們也需要搭配鉆飾和珠寶,這是不分的。在一個完整的形象,特別是在女性。因為我也是女性設計師,所以我覺得女孩子對珠寶的喜愛,天然混成的一個合作。所以我也很榮幸這次設計搭配珠寶的禮服,也是對我自己來說是不同的嘗試。所以設計師和珠寶,包括像鞋子,我覺得這些都是每個人都在生活中必須的。當然禮服的出現是比較小,可是我們希望讓佩戴珠寶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媒體:可以說一些細節嗎?在您這次的設計當中,您的服裝的設計靈感,如何和承諾、牽手的主題結合?
吉承:這次承諾大的主題下也會有羽毛,也會有一些跟自然相關的形態,比如說花,包括從羽毛展現的翅膀,也是因為我之前“翅膀衛衣”,大家都喜愛。在設計里面,我們用了很多的形,包括珠寶設計師他們珠寶上用的圖案。還有是在領型上,如何結合珠寶的形狀去設計這個領型。比如說我們也會有中式旗袍領,佩戴有鳳凰形狀的,有點中式形狀的珠寶。還有是在服裝設計上我們也用了羽毛,包括羽毛成型以后,再剪出很大的群擺,好像每一片羽毛灑落在身上一樣。
對我而言,我們說的每次給每個新娘做定制禮服和婚紗的時候,我覺得這種幸福是可以傳遞的。這種幸福的傳遞,你可以感應到他們之間相互承諾的傳遞,我們是會被感動的。
媒體:能否大概介紹一下帶有中國元素的服裝怎么和現代設計感的首飾進行搭配?
吉承:我們過了穿像《花樣年華》里的旗袍的年代,即使穿旗袍也可以戴耳環,它可以拉長臉形,你頭發梳光的時候也有不同的效果。我們現代服飾上,從衣領的領型搭配不同的配飾,還有是袖子,包括你戴手鐲,包括戒指。我們本身挑選,搭配服飾、鉆石類的飾品的時候,是根據自己本身衣著的風格和習慣來搭配的。我們一直做的比較摩登、現代感的中國的概念,其實是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穿的。不會覺得這個人是穿越過來的感覺,我們希望把中國元素用我們新的手法去表現。當然你在搭配西式的配飾上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鉆石類也很繁瑣的,珠寶繁瑣的線條和折射的不同的光,包括寶石雕刻的效果,比如說你穿件白襯衫,你戴一個稍微繁瑣的耳環,或者是項鏈,也能加分的。
媒體:這次和Forevermark®永恒印記進行合作,您在設計這次服裝的時候,是很頻繁地跟品牌的珠寶設計師進行溝通,相互之間的修改,彼此之間的創意,還是大家分開做自己的?
吉承:很多人肯定也好奇,在這次合作當中,其實是配飾先出來的。Forevermark®永恒印記也給我很大的空間,讓我自由發揮,我覺得這也是承諾和設計師的信任感。我們的設計基本上沒有什么改動,彼此之間的信任,是給設計師發揮最大的空間和肯定。
媒體:您覺得對于“承諾”這個詞,您是怎么來體會,或者是它怎么通過您自己的作品來傳達這個詞的?
吉承:我自己做了將近十年,而且我都是用中國元素來做的。就是說這種堅持,當別人問我,如果這個不好賣,你還做嗎?如果別人不認可這種風格,你還做嗎?我覺得這是我的風格,這種堅持就是自己對自己的承諾。
另外,我對承諾的看法,我們“翅膀衛衣”,我們不僅僅是賣一件簡單的有翅膀的衣服。當時是我們承諾,每賣掉一件就捐款給“微光計劃”患聽障的孩子,幫助他們完成學業。我的朋友,客戶,他們買了“翅膀衛衣”,知道背后的故事,他們知道享受時尚的同時也在幫助別人,這也是小的承諾。對于我們來說如何堅持做下去,一直做下去,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也是我自己對自己的挑戰。
媒體:您的設計中有很多的中國風的元素,如果看您個人的經驗來說,您也有國外留學,國外留學的設計師堅持設計中國風的點,這種中國風的點是在您少年時代嗎,還是什么樣的機緣下?
吉承:從我讀設計以來,我就很喜歡用中國元素。而且特別是被過去的一些,包括我們看的一些以前看過《西游記》、《紅樓夢》,中國傳統的文學和文學藝術的作品。我特別喜歡像去博物館,像臺北的故宮博物館這種充滿歷史感以及文化的地方。其實包括國外的很多設計師,也受到了中國藝術品和中國一些傳統工藝的啟發。我覺得我們中國人,更應該很驕傲地向別人展示我們自己最新的一些不同理解。我感覺到這是一種使命感,而且我叫吉承,我包括給我起名字的時候希望我起到傳承,承上啟下的作用。我覺得我作為中國新一代的設計師,我好像有一種社會責任感,將中國傳統的設計用新的手法表現。
曾經我在國外的時候,我們當時做過一次采訪,別人在媒體,當我們看巴洛克,或者是新藝術主義的時候,他那個年代留下來的東西。現在我們是整個復古,未來我們不在的時候,未來100年別人說這個時代留下什么東西,你當時有想過嗎?我覺得我們這個時代,應該是設計師用新的手法將傳統的東西做新的演變。可能未來100年以后,我們下一代人,再下一代人,看我們這代人留下什么東西,可能就是這個東西。我們要做一種革新,這個革新是不改變它的存在。最近我看原研哉寫的書,《設計中的設計》,我們設計中不需要發明任何的產品,已經存在了,唯一我們能做的就是把它變得更好。
媒體:我特別想知道,翅膀這個系列,當時您的靈感,除了給那些孩子,應該是讓他們有希望,或者說有這個因素在里。你的這個設計靈感是從哪里來的?
吉承:我的主題是叫鶴影,跟仙鶴有關。我當時一直在想,翅膀和中國的元素有關,所以就是丹頂鶴。很多中國的傳統一些藝術的作品也好,過去的國畫也好。丹頂鶴給人的感覺是延年益壽,當時我們在想怎么樣把鶴的狀態用時尚角度表現出來。所以翅膀就變成鶴,那個翅膀是有漸變色的。這款翅膀的圓心也是鶴展開那個角,我們用仙鶴的翅膀,我設計的靈感是來自于仙鶴的翅膀。
媒體:這種設計很有意思,抓住一個點,不像旗袍中國的,刺繡中國的,不是那樣中國的東西。
吉承:對的。
媒體:您提到了很小的細節,您本人也會有收藏珠寶方面的愛好。大概介紹一下,這類愛好是從什么時間開始的。現在您最喜歡收藏的是哪一類,看到什么一定會買?
吉承:我有一個以前在歐洲讀書的好朋友,日本的女孩子,現在她的職業是做古董珠寶的收藏。因為是好朋友,所以她經常給我看一些,她說這個技術現在已經沒有了,或者說這個打磨鉆石的方法已經失傳了,這樣才讓我有了新的愛好。比如說像我今天戴的比較簡單的,生活中你也可以工作時候戴的。因為我畢竟是一個職業工作者,不是經常出席活動的藝人,也不是說家里的家庭主婦。所以我選擇的可能和我的職業習慣有關的風格,這種簡單的,但是又有配飾,又不是特別夸張。就是你在工作中也可以佩戴的,是我喜歡的。我個人也比較喜歡耳環,因為我覺得耳環有對臉形的修飾,非常有作用。以前我看過一篇文章,臉圓的戴什么樣的耳環比較好,方的臉戴什么樣的耳環比較好。
媒體:您的一系列設計在國內都有很好的反響,感覺像80后的設計師正在崛起,而且已經初見成效的群體。您覺得80后的設計師和之前的中國設計師,有什么樣的不同?
吉承:我沒有去注意到不同,但是我覺得現在中國的獨立設計師,特別是目前這一撥,都非常有想法,百花齊放。每個人的風格,或者每個人的特點都不一樣。而且大家都蠻敢于去表現自己的設計理念,我覺得非常好。這會帶動一群對中國設計品牌,設計師品牌感興趣的,不單單是服飾,家居類的也有很多很棒的中國設計師。因為我自己對家居設計看得比較多,我不太看時裝雜志,我看得很多是家居類的雜志。我發現改良的桌子,包括和茶文化有關的,現在的中國設計師已經做得非常好,我們這一代已經在做不斷地改進。讓大家會萌發,我們是不是要有一兩樣中國設計師的品牌的東西。而且慢慢滲入到老百姓的家庭,不是說價格特別貴,你買不起。基本上我們提供一些又可以買的,質量又不錯的產品,我覺得這是中國設計師現在最需要做的。
媒體:您自己的服裝,面對的群體現在定位是在什么階段?
吉承:現在主線是做定制類的服裝,包括這次和Forevermark®永恒印記設計的一些系列,都是我們主線的。我們副線則不限制年齡群與性別。對于年齡群,我后來才知道,我們的“翅膀衛衣”也有50多歲的人在穿。女兒買一件給她媽媽穿,我們也很開心。我們也希望我們的服裝可以老少皆宜,她的小朋友也穿,最后他們發給我的照片,奶奶和孫子也可以穿,拍成這樣的組合。我覺得能夠設計給大家帶來幸福感的產品,我自己也很開心。
媒體:這次為Forevermark®永恒印記設計的一系列服裝,以后會出現在市場上嗎?
吉承:應該不會,這次特別是為Forevermark®永恒印記“承諾”主題設計的。
媒體:有哪些亮點?
吉承:我們會沿用羽毛的設計,特別是張靜初跨界設計的鉆飾作品,也有羽毛的元素,這也是一個細節。我們在很多設計上,會引用羽毛的感覺。也是我很擅長的,因為我們做鶴影系列翅膀,大家也很喜愛,我現在也很擅長做翅膀的設計。
媒體:您為什么特別鐘情中國元素?
吉承:我覺得中國設計師,在我們這一代其實是有一種承上啟下的作用。大家說時尚流行,都是父母,或者說不斷地回溯一些以前的時尚的東西。但是最重要的是一種承接,它用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比如說現在的有機、環境,還有對極簡,諸如此類的概念是以前沒有的。我們如何用現代的概念將以前的東西再重新設計,這是非常重要的。
我覺得我做中國元素有點不一樣的是,我會厚愛以前大家對傳統的概念。從一個點,剛剛說了翅膀,鶴影是一個點。比如說我們未來的翅膀,還會增加LED的燈,用現代和技術的東西,讓它發亮,或者說用一些熒光線、夜光珠,用新的手法表現出來,對我們自己也是挑戰。一直去用中國傳統的東西,我覺得是很好。但是最重要的還是用新的手法去體現。
媒體:您從評價中國所謂的時尚圈,您覺得中國人懂時尚嗎?我們有時候做時尚雜志,好多的讀者不是很懂,她自己適合什么樣的時尚風格,她只是盲目照搬今年的流行元素,趨勢,適合不適合自己不知道。您從專業性的角度,給我們評價一下中國人真的懂不懂時尚。
吉承:中國人懂不懂時尚,這其實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去年倫敦時裝周的時候做了一個很搞笑的,有點嘲諷的設計,就是一個女孩從垃圾堆撿各種各樣的人家不要的鞋、襪子,這個穿這個,那個穿那個,搭配特別怪異,她就在倫敦時裝周的外面街拍,所有人都覺得這個穿得太不一樣,一直在拍她。她讓人覺得她很怪,是以怪為美嗎?在美國有一位50多歲的到先生說了一句很犀利的話就是,“表現出我把所有的東西戴在身上”,這就是我所擁有的。
我覺得真正自己喜歡的,你是想奪人眼球,還是想讓自己穿得舒服,這不是一個時不時尚的問題。你想成為一個引人注目的人,你就必須得穿得怪異。你想成為一個,我們今天說回鉆石的話題,就是一個經典、永恒的,這是個人的一個品位限定。這個設計師是沒辦法幫她說服,有點像由內而外的。有時候我們組織別人怎么搭,你這樣穿不行,我們得以身作則,我覺得這樣是比較合適的。
媒體:我這么多期看下來,每一季的時裝設計都有很濃郁,上海話來說是很洋氣的中國風。您從哪捕捉到這樣有中國元素的設計中,再把它融入到您的設計中。
吉承:這是與生俱來的,很多設計者,包括大家喜歡的,更主要的是緣分。設計師可能敏感一點,我可能平時觀察的東西的點和其他人可能不一樣。我們看到這個點以后,不一定馬上用它,我可能埋在某個角落里。等到哪一天突發奇想,現在正在賣的叫竹霧系列,別人就說你怎么會想到竹子。其實竹子這個系列一直是我想用的,包括翅膀,我就覺得這個可能是符合春夏的感覺。像鶴影,比較有濃重的色彩,符合我們的秋冬。現在最新推的百樂門的系列,我用老上海30年代的元素。包括我身上穿的就是百樂門的感覺。三四十年代老上海的調調,這是我一直想用的。只不過我們有的時候用它是一種緣分,在適合的時機,包括我和Forevermark®永恒印記的合作也是一種緣分。很多你是強求不來的,渾然天生就做了這個系列,你做了以后就有這個靈感,這個靈感是讓你把它一點點實現。
媒體:服裝設計是您的主要部分,您還和Forevermark®永恒印記合作。您是怎樣看待把服裝和這次Forevermark®永恒印記這種首飾類的設計有一個跨界的合作?
吉承:服裝和配飾從時尚的角度剖析,它們是一起,相輔相成的。作為一個女性,我自己本身也很愛珠寶,也很喜歡首飾。特別是我過了30歲以后,我更喜歡珠寶了,因為我覺得這是有價值的。你從某一種投資概念,因為女孩子的投資概念,真的去買股票,對我來說太有難度了。但是去買一些喜歡的珠寶,它的價值是存在的。本身來說,我是喜歡一切跟美有關的,比如說珠寶、美食、服裝。我覺得熱愛生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生活給予我的靈感,包括我去回應它的。你如果是一個特別懶散的人,或者你特別消沉,我相信這個人設計出來的東西也不一樣。我個人來說,我是很熱愛生活的。而且我善于發掘生活中的樂趣,我不單考慮我,我也考慮穿戴者的心情。當你真正去想為什么這件衣服這么受歡迎的時候,你看到他們的笑容就明白了,他們穿著這件衣服覺得很開心,或者他們穿著衣服拍照的時候傳遞的是幸福和正能量的東西。
媒體:配飾中您最喜歡戴什么類型的飾品?
吉承:我作為最喜歡戴耳環。因為我覺得耳環能修飾臉形,而且耳環佩戴的時候最不影響工作。因為我是職業女性,而且我很多動手的工作,有時候我覺得叮叮當當戴起來不太方便。但是耳環是我必買的,如果一堆配飾給我選的時候,我最喜歡耳環。
媒體:有多少?
吉承:我沒有數過。
媒體:衣服呢?最必備的單品是裙子、還是T恤。
吉承:我最喜歡穿衛衣,因為衛衣不容易皺。以前很喜歡穿襯衫,現在衛衣、T恤一卷就可以。我自己喜歡穿長裙加衛衣,或者是長裙加襯衫。
媒體:現在有很多為喜歡變化的,比如說一個設計有一些不同的配件,可以組合不同的東西,會選擇嗎?
吉承:我也不太會。我覺得日常生活中,還是用最簡單的,太挑戰了,搭不好怎么辦。
媒體:百搭型的那種。
吉承:我還是和普通大眾一樣,我們都喜歡比較簡單的,不要太動腦子的。如果你真的讓我自己動手,組搭一個新的適合自己的,還是很麻煩的。
媒體:如果男女情侶的首飾,除了對戒首飾的搭配還有什么樣的建議?
吉承:袖子,袖扣,這些比較細節的地方。對我來說,我也是上海人,上海人比較講究細節。我不太主張情侶搭配一定要特別顯露出來的,往往是不經意的小細節。比如說小小的,在襯衫上的袖扣,可以買一對一樣的。還有一些小的別針,別在衣領上,也是可以搭配的。我覺得只有這樣,才能讓別人體會到這一對細節度。而且不要那么明顯,不要臉上寫著“我們是一起”。
媒體:關于承諾,您還有一些故事分享嗎?或者說在整個合作過程中,您覺得最難忘的一個環節是什么?
吉承:我們參與拍攝的視頻,在小閣樓里,父女兩個人每天承諾一起吃晚飯,這是我自己和家人也是很難做到的。她選擇職業的時候,如果這個工作需要加班就不會選擇,也是改變我的價值觀,我也挺被打動。還有“翅膀衛衣”,在我自己本身做的承諾上,我們叫“微光計劃”,支持一些聽障的學生。這個做起來也很難,特別是當別人置疑的時候,我們也希望一直堅持做下去,這個本身是我自己對自己設計的承諾。
媒體:您說女人過了30以后開始喜歡收集珠寶首飾,您收集的是哪方面的類型。主要是以貴重材質為主,還是有一些特殊設計?
吉承:我很喜歡鉆石,我收藏的也是鉆石類的,每年也不會很多。一年就是一樣,和鉆石有關的珠寶。我喜歡的是手鏈,戒指我不太愛收藏,我覺得戒指還是對方送的比較好。戒指你戴什么手指都有講究,不能你真的買那么多,你每次只能戴一兩個在不同的位置。我比較喜歡買項鏈、耳環、手鐲,比較多的是耳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