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上對于和田玉(軟玉)的追捧持續不退,其價值也是逐步攀升。不少消費者也將和田玉,尤其是其中的白玉(通常市面上所講的和田玉幾乎都指的是白玉)視為收藏佳品。“淘”過和田玉的人都知道,對于任何一件和田玉我們都會詢問或者店家也都會強調的,一是“山料”還是“籽料”,二就是產地,這兩點對于和田玉的價值有很大的影響。但市面上故意混淆產地的現象也不算少見,要想選購時不被忽悠,了解不同產地和田玉的特點是十分必要的。
和田玉按產出環境進行分類,可以分為原生礦(“山料”)和次生礦(又分為三種:“山流水”、“籽料”、“戈壁料”)。不同產地的產出環境有各自的特點,因此在和田玉的品質上會有所不同。
山料(學院標本)
籽料(學院標本)
山流水(學院標本)
戈壁料(學院標本)
新疆白玉
新疆地區出產的白整體品質偏高,因此市場價格也相對高于其他產地,尤其是優質的籽料。新疆白“籽料”外形呈鵝卵狀,一般塊度較小,體態光滑,質地緊密,顏色以白色為最佳,外皮是籽料的重要外觀特征。新疆白玉“山料”塊度大,有不規則棱角,質地也比籽料粗,顏色以青白、灰白為多。出產的“戈壁料”大小不等,多為片狀,表面光滑,常帶有波紋面和大小不等的沙孔,質地細膩、緊密、堅硬。“山流水”與“戈壁料”在外形和質地上有類似地方,但塊度稍大,顏色較白。
新疆帶皮籽料(學院標本)
俄羅斯白玉
俄羅斯白玉在我國市場出現的時間并不是很久遠,其與新疆白玉在成因、產狀、礦物成分、雜質組分、結構、外觀上頗為相似,但也存在一定的差異。與新疆籽料的砂眼麻皮坑原生皮和色沁原生皮不同,俄羅斯籽料為毛口表皮,皮色也沒有新疆籽料豐富。質地方面,俄羅斯籽料細膩、溫潤,油蠟性好。俄羅斯山料的外皮特點突出,業內也用皮色來命名品種,包含“糖皮白玉”、“白皮白玉”“灰皮白玉”。俄羅斯山料產量大,塊度也大,透明度較差,質地不夠細糯,雕刻中易產生崩口。俄羅斯的山流水質地和新疆的山流水基本一致,但在色潤和光澤上還是有所差異。
俄羅斯產出的白玉,帶有明顯蠟狀光澤 (學院標本)
俄羅斯白玉(學院標本)
青海白玉
我國青海的白玉礦區中目前只出產有山料,產出量是青海軟玉中最大的。青海白玉塊度較大,形狀不規則,多棱角,大面較整齊,顏色多為灰白—蠟白色,透明度高于新疆白玉和俄羅斯白玉,質地呈氈狀、束狀結構,常見絮狀棉綹或黑褐色翳狀斑點。
青海白玉(學院標本)
青海白玉-絮狀棉綹(學院標本)
韓國白玉
軟玉的原生礦床在韓國也有分布,因此當地也有一定的白玉產出,國內市場俗稱為“韓料”,也是近些年才在國內多起來。“韓料”整體的品質都偏低,顏色多呈青黃色或淡淡的棕色,蠟質光感明顯,質地結構也相對松散。
韓國白玉—蠟質光感明顯(學院標本)
韓國白玉—呈青黃色(學院標本)
不同產地的和田玉在外形、塊度、外皮、顏色、透明度和質地等幾個方面既有相似性,有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所謂“神仙難斷寸玉”,對于沒有接受過專業鑒定培訓的人來說更加難以鑒別。練就鑒別和田玉的一雙慧眼,除了接受專業的理論培訓外,大量的實物練習也不可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