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靈珠寶總裁沈東軍
一直走在亞洲時尚前沿、引領潮流的韓國,其奢侈品市場規模繼中國、日本之后,躋身亞洲三大市場之列,但如今不得不面臨這樣一個現狀:一些奢侈品大牌在韓國卻遭到冷落,年輕人更愛輕奢品牌。韓國如此,那么近年來在政府政策重壓下,中國奢侈品市場行情又如何?相關數據表明,中國奢侈品市場正在嚴重縮水,相反,各路“輕奢”品牌卻大受追捧,銷量節節攀升。據了解,意大利輕奢皮具品牌Furla,在亞太地區的銷售同比增長32%;定位輕奢品牌的TESIRO通靈珠寶,2014年上半年銷售額創下7.6億元(未審計數據),同比增長25%。
輕奢緣何受歡迎,發展為何如此迅猛?
輕奢勢頭威猛,那究竟什么才可稱之為輕奢品?“輕奢品,可以定義為普通人能夠消費得起的奢侈品。她更加親民。輕奢,前提就是奢侈品,輕的,可能是價格;但品質上,絲毫不輸傳統大牌奢侈品。”通靈珠寶總裁沈東軍告訴記者。他的“輕奢品質不輕”這個觀點,也闡釋了輕奢為什么會如此受歡迎。正因為輕奢品極佳的特質,被評為時下最具時尚話題女人的英國平民王妃凱特也是特別鐘愛輕奢品。
此外,消費理念日趨理智的中國消費者,更傾向優質生活方式的消費,而不僅限于購買那些反映社會地位的商品,這同樣成為輕奢熱的重要原因。
近年來,輕奢品在銷量和業績上展現了其在中國市場的良好態勢,蔻馳(COACH)、邁克·科爾斯(Michael Kors)和托里·伯奇(Tory Burch)等輕奢品牌也都在中國強勢崛起。通靈珠寶總裁沈東軍這樣解釋輕奢的品牌定位:“輕奢,首先是奢侈品,一方面有市場發展的因素,另一方面它區別于滿足消費者普通功能訴求的產品,我們的珠寶更多是滿足情感訴求。適中的價位、走心的設計、耐得住考量的品質……這些特點都是通靈珠寶作為輕奢品的優勢。”
輕奢熱是大趨所勢還是曇花一現?
記者通過走訪調查發現,青睞輕奢品的消費者,與傳統奢侈品的“大款”、“土豪”類消費者不同,多為寫字樓里的白領和金領們,半數以上是中產階級。他們更追求生活品質感,喜歡這種有文化感的低調奢華。消費輕奢的渠道也不僅限于傳統奢侈品的一線城市市場,輕奢品牌商們為拓展渠道,已把觸角延伸至二三線城市。與此同時,來自鄭洲丹尼斯百貨1-4月份的銷售數據:輕奢銷售業績較去年同期增長23%,銷量增長15%;南京金鷹百貨去年4月至今年4月,輕奢品牌通靈珠寶6節柜臺(約16平米)銷售額達1456萬,坪效(即每月每平米銷售額)高達7.6萬左右。
輕奢品通過市場的絕佳表現,反映出了其受熱捧的程度。然而,輕奢熱到底是大趨所勢還是曇花一現?奢侈品專家,財富品質研究院院長周婷女士表示,輕奢品牌目前的快速發展主要得益于其優質的產品品質,一定的稀缺性以及相對較低的價格,可以說,輕奢品牌是標準的奢侈品大眾化品牌。輕奢品牌加入奢侈品陣營,正在驗證目前奢侈品大眾化與時尚化的趨勢,是奢侈品多元化與多極化的最先受益者,也是消費升級的一個表現。輕奢品牌的出現,未來將在一定程度上取代常規奢侈品的發展空間。
純粹奢侈品在中國受到挑戰 給輕奢“上位”空間
周婷關于“輕奢未來將一定程度上取代常規奢侈品發展空間”的論斷,其實在百貨業那里便得到了論證:商場百貨開始摒棄純粹奢侈品,逐漸寵幸輕奢品牌,加大輕奢品牌比例。高規格的品質,極強的吸客能力,為輕奢品牌順利進駐商場提供了基礎支持。另外,輕奢品牌的國際影響力(例如通靈珠寶全球化的資源配置:意大利的設計、比利時的優質切工鉆石,柏林電影節官方合作伙伴、國際巨星,國際化的資本),也使輕奢品牌博得了商場的關注與好感。
談及輕奢的“上位”,通靈珠寶總裁沈東軍說:“這幾年純粹的所謂的頂級奢侈品在中國受到了極大挑戰,曾經被作為搞好關系的‘硬通貨’,在反腐政策的打壓下,失去了其強勁的消費源動力。奢侈一詞,中國釋義‘揮霍浪費錢財,過分追求享受’帶著濃重的貶義和負面色彩。強烈抨擊奢靡之風的主流意識形態下,國人購買純粹奢侈品前必會思前顧后。而輕奢,就避開了奢侈的原罪,著力于蘊含在奢侈品中的另一種屬性——稀缺、精致、珍奇、獨特。再加上輕奢品不輕的品質和相對親民的價格,其上位亦是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