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綴權力的溫柔符號
在女性政治家的世界中,珠寶不僅僅是個人形象的閃亮點綴,更有豐富的政治寓意。
不久前辭世的英國前首相瑪格麗特•撒切爾夫人正是不動聲色便將珠寶變成其政治隱喻的個中高手。她經常身穿藍色套裝—藍色是保守黨的代表色彩。西裝肩部寬大的墊肩設計給她增添了“男性化”以及“強硬”的氣質,珠寶則巧妙地將之加以柔和。
珍珠和胸針正是最典型的“女性氣質”的搭配,“鐵娘子”在幾乎所有場合都佩戴著這樣的珠寶,其中珍珠更是她的最愛。她曾表示:“你若仔細觀察那些穿戴整潔漂亮的女性,就會發現珍珠的重要性。
一件普通的衣服配上珍珠,就能顯得氣度不凡。珍珠能提亮膚色,讓人煥發光彩。”
雖然撒切爾夫人的形象顧問之一曾勸她放棄常佩戴的那條珍珠項鏈,卻遭到了果斷拒絕,因為這是她丈夫丹尼斯(Denni s)在 1953 年送給她以紀念雙胞胎降生的禮物。
從中也可以讀出另一層意味:對于當代的獨立女性而言,事業與家庭的平衡尤為重要。撒切爾的珍珠意味著女性領袖在追求事業的同時,不會以犧牲“女性特質”作 為妥協,同時又不會讓民眾覺得這位領袖太過于強硬和鋒芒畢露。總之,珍珠不僅僅為她贏得了“珍珠女皇”美譽,更是她政治形象的表現符號。
同樣在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 的珠寶收藏可謂極盡奢華。去年正值她登基 60 周年紀念日,英國展開了一系列慶祝活動,最吸引人的便是她那些象征著王權的珠寶及冠冕的首次公開展示。其中最華麗也最有象征意義的是眾多璀璨絕倫的王冠。
傳奇女性的尊貴印記和珠寶故事
女王擁有 14 頂在禮儀場合用的王冠,絕大多數情況下,王冠只有在正式的禮儀才會佩戴。最著名的大不列顛鉆石王冠,是女王的祖母瑪麗王后(Queen Mary) 于 1893 年結婚時收到的結婚禮物,瑪麗王后在伊麗莎白二世 1947 年結婚時又將之轉送給她,以之象征愛情的祝福,更體現了君主制與王權的延續。
女王的不少珠寶還伴隨著各種歐洲王室趣聞,例如一頂來自俄羅斯的王冠,它最早屬于俄羅斯公爵夫人弗拉基米爾(Duchess Vladimir),梅克倫堡公主。在 1917 年時,一位年輕的英國貴族將它從圣彼得堡的宮殿里偷了出來,1921 年,瑪麗王后將之買下,此后又命人制作了十五個磨光的祖母綠寶石,和原本的珍珠交替使用。在威廉•克拉克(William Clarke)的書中,這頂王冠被稱作“沙皇最后的財富”,也見證了歐洲歷史上權力重心的轉移。
近年來,女王常公開表示自己并不喜歡帝國冠,轉而更加頻繁地佩戴大英帝國女孩王冠這頂較為簡單活潑的冠冕。對于年紀較大的女性而言,帝國冠的分量著實不 輕,而其歸還倫敦塔珍寶庫房保管的手續也十分繁瑣。反觀女孩王冠,顯得輕巧方便,還能根據不同顏色的衣服搭配不同的耳環和項鏈。這一舉動,被許多英國王室 的研究學者認為是君主立憲制越來越年輕化和開明化的預兆。可見,王室傳統在某種程度上因珠寶而得到傳承,珠寶收藏于女王而言絕非只為奢華,更是政治上一個鮮明的風向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