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田玉是中華民族最喜愛的珍寶之一。新疆和田玉的開采和運用,始于新石器時代之前。和田玉文化的源遠流長,貫穿了整個歷代奴隸制和封建制度國家,并逐步開始滲透和融入到社會最底層各個領域,根植于中華民族的心靈之中。可以說,新疆和田玉文化的弘揚,和發展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形成起到了極其重要的影響和不可低估的精神價值。
愛玉之人對新疆和田玉有著一種特殊的情感和憐愛。“琢藝軒和田玉雕工作室”的首席計師穆宇靜則認為:玉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國粹,經歷了近萬年的漫長歲月,玉石的雕琢從石器時期的古樸雅拙到秦漢時期的粗獷豪放,明清時期發展到了精巧玲瓏。從古至今人們對玉石的雕琢手法千姿百態,玉器的制作也登峰造極。
穆宇靜,1982年出生于青海省西寧市。因為出生于青海的她從小就對玉石耳炫目染,所以她對于玉料有種近乎偏執的熱愛,從小就開始鍛煉自己的美術功底,并開始接觸玉雕設計。千禧年后,她來到上海拜張敏濤老師為師開始學習系統的玉雕設計,并共同創辦了御府工坊。2006年她在香港玉石文化展中嶄露頭角,獲得設計獎。同年,進入同濟大學海洋地質系學習,并最終于2008年3月通過FGA考試,成為英國皇家寶石學會會員,并獲得珠寶鑒定師資質。
2009年穆宇靜集結海派玉雕新秀同仁創辦了"琢藝軒和田玉",并提出"唯美、唯藝、唯精"的設計口號。在她自己開始創作后意識到藝術創作,不能閉門造車,只有海納百川,博采眾長,才是大成之道。因此2010年她又加入蘇州玉石文化行業協會,并成為常務理事。
在蘇州玉石文化行業協會她得到了更多的機會與蘇邦大師互相學習交流。通過不斷的交流取經和學習實踐,她逐漸在玉雕設計上有了自己獨到的見解。在不斷的潛心學習之后,2010年的下半年開始,穆宇靜的作品開始越來越多人的認可,她的作品也開始不斷在各大玉雕獎項上斬金奪銀,設計理念也愈發成熟。作為80后的女玉雕師,雖小有成就,但她絲毫沒有滿足感,她說:能達到現在的水平,離不開各位前輩老師的栽培,她始終堅持通過更多的學習和實踐來提高自己,在巨人們的肩膀上取得更好更高的成就。正因為她對玉石的如此執著,所以被玉界人士稱之為玉雕界的“小龍女”。